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07
清代的碑学实践,并非是平白无故的复古。由于康熙、雍正以来以赵孟頫、董其昌为尚,加之科举施以“馆阁体”,书风日趋衰落。清代文字狱之残酷,迫使许多学者究心于小学等无...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书法之友 年份:2001
『现代书法』是晚近出现的字眼,而且,它是与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介入切切相关的。如果说碑学的兴起是对书法自身发展出现式微趋势的一种挽救或振兴,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回归...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书法之友 年份:2001
第二节张力原则在以上的评论中,我们对作为形式空间探索的少字数作品加以了肯定,因为,只有这类探索,才符合作为体『道』目的书法本意。这种探索仍旧保持作为书法传统的...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中国花鸟画 年份:2007
书法与绘画同属平面造型艺术,虽然它们在表现方法、目的等诸方面存在差异,但其以线构形的手法却使它们成为姊妹艺术。尤其中国画,其线条意识及体道本质与中国书法可谓同...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中国花鸟画 年份:2007
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西方绘画与中国画作一比较。我们发现中西绘画的前期(即初始期),其行为方式基本相同以线勾形、简单色涂抹,而且,形态多具概括性。然而,进入文明时期以...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书法 年份:2013
当今学习二王的书法家,流于仿制多。造成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书家主体风格意识的不自觉及对王书艺术精神的漠视。从技法层面讲,学王书家对二王笔墨中筋骨、风骨及...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4
正如张旭既能写出法式谨严的《郎官石柱记》,又能写出势不可遏的狂草一样,杨凝式的书法性格同样具有两面性——以《韭花帖》的闲雅宁静,哪里能想见《神仙起居法》、《夏...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中华书画家 年份:2013
常常有朋友问我,说我的字为什么不能写得漂亮些,而总像邻家小儿所为?我无语!30多年的学书生涯中,我学过无数"漂亮"的字帖,也能随手写出漂亮的字,但落实到自我的创作中,却...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01
象征文字的形象特征为物相,无构架性可言。象意字开始有抽象的线画(指事)及叠加与并列的构架性征(会意),形声字则构架性已相当丰富而复杂,而且,线画的抽象特性大大加强...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7
常常有朋友问我,说我的字为什么不能写得漂亮些,而总像邻家小儿所为?我无语!三十多年的学书生涯中,我学过无数"漂亮"的字帖,也能随手写出漂亮的字,但落实到自我的创作中,...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8
矛盾对立因素的统一,古人喻之为"和"。它与多样统一相比,更接近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如《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04
狂草,作为书法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与明清时出现的"台阁体"、"馆阁体"楷书正好形成鲜明对照,一方是走草书的极端,一方是走正书的极端。无论是张旭的《古诗四帖"还是怀素...
[报纸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 年份:
对我的朋友,从事金融业已有所成就的宋汉光来说,书法是他寄情40年而未尝放弃的另一番事业。这里有他的良师益友,有他的人生阅历,更有他的执着与坚持。因少年时代有严父的训导,宋汉......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0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朴……这是人们对每个时代书法风尚的宏观界定。宋书尚意,更多是相对于唐人尚法而言。而唐人所尚之法,其实大多指其楷法。因为中唐...
[报纸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 年份:
1.气象浑穆$$以笔者愚见,刻石文字之美当首推点画浑穆,此也正与帖学可资对比处。康氏十美中之“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点画峻厚”“骨法洞达”“血肉丰美”皆可囊括其中。...
[报纸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 年份:
精致即到位、准确、细腻,但若其趋于规则,则可能走向雅的对立面——俗,即当规则变为一种教条的摆设,雅即不复存在。故精致之为雅,当以自然、舒展的动作显示与表现规则,寓法度...
[报纸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 年份:
(三)意态奇逸$$刻石文字之美,在气象浑穆与结字古拙外,其意态之奇逸,飘然欲仙,为后世学者所尚。康南海十美中之“笔法跳跃”“精神飞动”“兴趣酣足”等皆可列入其间。$$“逸...
[报纸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 年份:
自唐代确立“二王”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以来,1000多年间,帖学一直占据着书法发展的主流。帖学在碑学作为书学流派槪念的提出,其实与碑学同时。盖因有碑学一词而将宋以来...
[报纸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 年份:
当今书坛的评价体制不健全,学王书家们多有掌控书法评选的权力与平台,这一权力的获得主要是由于他们那路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好看”样式,一旦进入深一层的自我探索,往往会招致唾弃......
[期刊论文] 作者:白砥,,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8
碑与帖是中国书法传统中互相不同甚至相对的两类,其形式的审美特征具有很大差异。在此,笔者试图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做相对全面而具体的阐释与分析。碑刻文字的审美特征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