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白希祥,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2
系统地评述了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带电粒子核反应中电子屏蔽效应的实验及理论研究的进展, 简要地介绍了恒星热核反应中等离子体静电屏蔽效应理论探讨的概况. 着重说明深入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白希祥, 来源: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份:2003
束缚态β-衰变是一种特殊的弱相互作用衰变模式,对某些高电离态重原子的β-衰变有重要或决定性的贡献.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介绍了束缚态β-衰变研究的进展及其对恒星中的慢中...
[会议论文] 作者:白希祥,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白希祥, 来源:第十九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白希祥, 来源:二O一一年全国核反应会 年份:2011
  对于恒星平稳和爆发性核燃烧阶段相关核反应实验的设计和元素核合成的研究,对反应率起决定性作用的有效能区是核天体物理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迄今,核天体物理学界一直以......
[期刊论文] 作者:王效忠,白希祥,等, 来源:核技术:英文版 年份:1994
Neutron spectra of Be(d.n)reaction were measured for deuteron energies from 13.5 to 22 MeV by using a stilbene scintillator detector and flight time technique.A...
[期刊论文] 作者:王友宝,白希祥,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1999
确立了一种用于研究低能次能放射性束逆运动学核反应的实验方案。采取次级束的严格准直,反应产物的两维位置灵敏全体角探测,抗脉冲堆积和混合触发电子学线路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地......
[期刊论文] 作者:白希祥,柳卫平,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1993
论证了通过若干逆几何的(p,n),(d,p),(d,n)和(d,^3He)等低能重离子反应产生^6He,^7Be,^8Li,^12B,^11C,^13N,^15O和^17F等次级放射性核束的可行性,介绍了正在建造中的次级束实验装置的概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安利,白希祥,等, 来源:核技术:英文版 年份:1994
Experimental method to measure the prompt neutron spectra of 238U fission induced by fast neutrons has been developed at HI-13 Tandem Van de Graaff Accelerator...
[期刊论文] 作者:白希祥rrrrrrrrrrn,刘慰仁,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1963
一、引言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所用的光电倍加管在某些取向时,由于地磁场的影响其增益显著下降.文献[1—4]中也曾定性地指出地磁场对光电倍加管增益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略的。...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卫平,李志常,关遐令,白希祥,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1993
利用已有的一个偏转磁铁和一对四极透镜,设计了一条用于分离和纯化~6He,~7Be,~8Li,~(11)C,~(12)B,~(13)N,~(15)O和~(17)F等次级放射性离子束的传输系统。用TRANSPORT程序分析...
[会议论文] 作者:郭冰,李志宏,柳卫平,白希祥,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七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 年份:2006
首先利用扭曲波波恩近似(DWBA)分析了26Mg(d,p)27Mg反应布居27Mg基态、第一和第二激发态的角分布,导出了27Mg前3个态的渐进归一化系数(ANC).然后根据镜像核的电荷对称性得出...
[期刊论文] 作者:申庆彪,张竞上,韩银录,白希祥, 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年份:1994
3.31p- ̄(11)B、p- ̄(11)C和d- ̄(11)C反应的分析申庆彪,张竞上,韩银录,白希祥不稳定的放射性核束的产生和应用是很有意义的,它在很广的领域内提供了研究核问题的新机会。次级放射性核束引起的核反应的核数据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卫平,郭冰,白希祥,何建军,张玉虎, 来源:第十六届全国核物理大会 年份:2016
核天体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与研究宏观世界的天体物理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目标是: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核合成的过程、时间、物理环境、天体场所及丰度分布;...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安利,周书华,柳卫平,白希祥,司国建,李志常,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1994
用 ̄(239)puα源和40与70MeV的O和C离子在Au靶上的散射束对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这种测试条件下,在计算位置的公式中用能量信号代替4个位置信号之和可获得更好的位置分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宏,柳卫平,白希祥,连钢,李志常,曾晟,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2003
利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产生的能量为4.17 A MeV的6He束对电荷交换反应1H(6He,6Li)n 的角分布进行了逆运动学的测量.实验结果与微观计算的比较表明:6Li第二激发态...
[期刊论文] 作者:王效忠,李安利,白希祥,柳卫平,戚大海,袁媛,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1995
通过对T(d,n) ̄4He反应的中子角分布测量,刻度了芪晶体的探测效率,能量范围为18—27MeV。The neutron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 (d, n) ~4He was measured and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Q......
[会议论文] 作者:李志宏,郭冰,柳卫平,白希祥,王友宝, 来源:二O一一年全国核反应会 年份:2011
  2006年以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依托北京串列加速器低能次级束装置和Q3D磁谱仪,开展了核天体物理的前沿研究工作。通过限定光学......
[期刊论文] 作者:柳卫生,李志宏,白希祥,连钢,李志常,符长波,曾晟, 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年份:2000
~8Li次级放射性核束的产生@柳卫生@李志宏@白希祥@连钢@李志常@符长波@曾晟~ 8Li secondary radioactive nuclear beam produced Liu Wei Sheng @ @ Li Xiang Bai Xiangxi...
[期刊论文] 作者:曾晟,柳卫平,李志宏,白希祥,连钢,李志常,符长波, 来源: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份:2002
在北京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通过2H(7Li,8Li)1H逆运动学反应产生了用于核天体物理研究的8Li次级束.准直后的次级束纯度达到80%以上,对于44 MeV的7Li强度约为30 s-1*pnA-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