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报纸论文] 作者:田淑霄,, 来源: 年份:
(一)脉象$$  长脉过于本位。上过于寸,下过于尺。不大不小,不疾不徐,直上直下,名之曰长。若仅上部脉长,名之曰溢,若仅下部脉长,名之曰覆。关脉位居寸尺之间,上则为寸(关脉腕端),下则为......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 来源:河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暴崩验案举隅田淑霄(050091)崩,系指妇女非经期阴道大出血者。暴崩,较一般血崩来势急、量多势猛、病情重,属妇科急危症。大出血时,可气随血脱,危及性命。暴崩发生的机理,主要是冲任不固。冲......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2004
关于崩中治法,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后世归纳为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奉为治崩之圭臬,余窃...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田淑霄,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2001
目的观察软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复制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含水量、LA、SOD、MDA、CAT、Na+-K+-ATP酶的变化.结果软脉胶囊0.81、2.43g/kg能升高血...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田淑霄,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2001
目的观察软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大鼠两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的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脑皮层及海马中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变化.结...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田淑霄, 来源:中成药 年份:2001
目的:观察软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大鼠两侧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的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液中的NO、6-keto-PGF1a、TXB2含量变化.结果:软脉胶...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田淑霄, 来源:河北中医药学报 年份:1999
目的 :观察软脉胶囊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血液流变学机制。方法 :大鼠sc角叉菜胶 1 5mg·kg- 1复制血栓模型。给药后观察大鼠尾部血...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石全信, 来源:中药材 年份:2000
为优选软脉胶囊撮分离工艺,以出膏率、盐酸小檗碱、总姜黄素含量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分离工艺条件。实验表明,最佳工艺为:水煎煮药材部分分别加12倍,煎2h,药渣再加8倍水,煎1.5h,煎......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中秋,田淑霄, 来源:河北中医药学报 年份:2011
田淑霄教授是国家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临证五十年,精于妇科疾病的诊治。田老认为妇科疾病虽与肝肾密切相关,然究其发病本源...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吕淑静, 来源:中草药 年份:1998
脑栓通胶囊能改善脑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促进梗死病灶的修复,增加梗死区脑局部血流量,缩小梗死范围,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为临床应用药提供了药理依据。......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 李士懋,, 来源:河北中医 年份:1981
徐××,男,35岁,汽车司机,1977年1月18日因腹水收石油部物探局职工医院住院,住院号0914。肝炎病史12年,1976年底加剧,低烧(38℃左右),反复鼻衄、恶心,食欲低下,腹胀,肝...
[期刊论文]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1989
张氏对温病学有独特见解:一,主张寒温统一、认为温病传变途径与伤寒同当按六经分治,治法备于伤寒。二、温病初起,清透并举,着意汗解。三、无论伤寒、中风、温病凡呈阳明热盛...
[期刊论文]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92
“温病忌汗,又最喜汗解”,为温病学名言,貌似矛盾,实寓奥义。深入领会这一名言,对理解温病的本质、治疗、转归判断等一系列问题将大有裨益。一、温病何以忌汗“在卫汗之...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 李士懋,,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86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对痉证的论述,非常精辟透彻,对临床有很大指导意义。一、关于痉证的本质吴氏明确指出:“痉者,筋病也。知痉之为筋病,思过半矣”,真是一...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 李士懋,,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1990
《素问·骨空论》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内经》以降的医家,对其虽有论述.但欠之周详.张氏探幽发身微,详细地阐述了冲脉的病因、病机、病状,并提出了"郁者理之,虚者补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 来源:天津中医 年份:1985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者抑遏之谓,发者发越之意。即火热之邪被郁遏于内,当发而越之,以返其本然之性。火郁非一病之专名,乃是一系列病证的共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1985
在带学生实习中,发现有些同学虽学得了一定理论知识,但一接触到病人就茫然无措。对于初学者,原不足为奇,究其原因固多,与未能掌握诊治方法亦不无关。现仅就我们临床粗浅...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 李士懋,, 来源:河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4
读《伤寒温疫条辨》田淑霄,李士懋(050091)_《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栗山所者。该书在继承《温疫论》学术思想基础上,详辨温疫与伤寒之不同。当然,详细区分温疫与伤寒,因为该书之贡献,然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 来源:河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5
再析薛生白《湿热论》传变规律李士懋,田淑霄薛氏《湿热论》[1]包括湿温及暑温,为湿热病奠基之作。然对其传变规律,后世湮没不彰,甚至误认为条文排列错杂,无规律可循,而予重新编排.薛氏......
[期刊论文] 作者:田淑霄,李士懋, 来源:河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4
升降散及临床运用田淑霄,李士懋(050051)龚延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蟆病。大人服一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