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1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1
麻城—团风断裂是一条区域性深断裂,发育于其主干断裂上盘的次生黄土岗狭长断块内部的剪性闭锁构造——鹰山尖四道河断裂,在主干断裂逆向左行错动活动中,贮存大量弹性位能,终...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81
华东地震预测预防工作协作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商定由湖北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负责举办一期地形变学习班。最近,在武汉从1981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举办了学习班,顺...
[期刊论文] 作者:申重阳,甘家思,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7
采用求解地壳单层密度变化的一般公式,导出其平面近似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将点位错引直民的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同时解析延拓至Bjerhammar球面上,得到了点位错引直......
[期刊论文] 作者:申重阳,甘家思,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4
本文利用滇西试验场区最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高资料,采用设置虑拟数区和边界限定,消除趋势项,低道滤波等预处理措施,按试验均衡理论,计算了该区了地壳的均衡响应函数及试验均......
[期刊论文] 作者:廉超,甘家思,,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08
湖北省钟祥市附近4次5~51/2级地震在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存在震中位置、震级等不甚明确的问题,此次调查通过大量的史料收集、现场实地勘察和湖北省钟祥县沿革考等工作,对历史地震进......
[期刊论文] 作者:刘锁旺,甘家思,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81
本文根据地质、地球物理、火山和地震活动以及新构造资料,综合分析了汾渭裂谷系的发育特征;追溯和探讨了裂谷系及其周围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史;在与全球主要裂谷对比的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陈俊华,甘家思,,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06
对江西九江瑞昌5.7级地震(2005年11月26日)的余震尾波Qc值作了分析,发现Qc值偏低,在64.1±21.5范围内波动,与震级基本不相关。这表明从该主震震中到流动台站所决定的衰减椭圆区域与北东向的瑞昌发震断裂带关系密切,推测其能量大释放已经基本完成,目前该震源体内......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袁金荣,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2000
北北西向西向上地壳板桥断裂带位于神农架三角形穹状断块西缘,长达50km,走向330°,倾向南西,倾角45°~85°,具有左旋走滑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发育宽大的新构造强变形带和断层破碎带,切......
[期刊论文] 作者:朱思林,甘家思,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4
本文依最新获得的滇西试验场区布格重力异常成果和近几年该区已有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利用Park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和文献[1]设计的反演计算程序,实施了多个密度界面的三维重力反演,首次获......
[期刊论文] 作者:刘锁旺,甘家思,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7
根据对调查资料,航卫片判译和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了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段和海原断裂南段的走滑转换,变形及其与陇山地块的相互作用。XQLF以几何学结构复杂和多期活动为特征,主带各......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刘锁旺,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发现:(1)北东向新场—古老背断裂带的地表形迹和更新世多期活动的地层、构造岩证据;(2)近南北向虎牙第四纪断层及其粘滑快速断错的剩余形变特征;(3)北西向天阳坪断裂带南支早第四纪粘滑快速断错的剩余形变特征及其上覆晚更新世末期堆积(14C16400±439年)未受断错所揭......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袁金荣,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7
依据野外槽探实测的仙女山断裂带和和天阳坪断裂带的地质剖面,通过研究断层堆积与构造岩,新老构造岩变形,断层破裂有其几何特征,断层充填物采样年代鉴定等,获得了两断裂带晚更新世......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刘锁旺,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3
根据对常德1631年地震事件的史料鉴别,尤其是江陵为典型七度震害这一事实,运用震声传播方向和地光物理场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拟合推断此地震事件的序列主要由安乡北63/4级地震、常德北......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刘锁旺,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6
阐述了黄陵地块内部北西向雾度河断裂的几何学分段、运动方式和剩余变特征,指出晚更新世以来雾渡河断裂可能较为稳定。在暂不考虑全断层同时滑破的前提下,分段计算各段潜在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刘锁旺,甘家思,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4
本文依据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第四纪地质和构造地貌等资料,参照目前可以接受的应力-荷载模型、热扩散模型和非对称扩张模型,较详细地论述了江汉洞庭盆地(JDB)的构造演化历史、主要活......
[期刊论文] 作者:朱思林,甘家思,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95
根据最新精细笪力异常场及其三维反演结果,用类比法研究了鄂西与滇西两区域各波长笪力场变异特征和地壳层间结构差异,并对重点监测区危险地段划分所需的深部构造信息和动力学特......
[期刊论文] 作者:申重阳,黄金水,甘家思, 来源:测绘学报 年份:2000
利用重力与水准资料分析研究了滇西背景单层密度变化图像和 1985~ 1992年单层密度时变特征 ,结果显示其与断裂活动、地震活动明显相关 ,特别是 1996年丽江地震的孕育可能与洱源至剑川或鹤庆的串珠状低波数时变异常带及背景地壳密度变化梯级带有关。基于此 ,结合......
[会议论文] 作者:陈俊华,甘家思,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三峡水库蓄水,引起沿长江主干支流及其沿线支流的地下渗流场变化,高桥断层附近的岩溶破碎带地区岩石破碎,岩溶洼地多,岩溶、地层裂隙及暗河发育,复杂的地质环境为库水向地下深处渗......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许春福,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82
1857年1月9日特琼堡(Fort Tejon)地震是加利福尼亚过去200年历史时期中所发生的最大地震之一。震级约为8(1/4)级(里克特震级)。这一地震沿圣安德列斯断层的225英里的地段发...
[期刊论文] 作者:甘家思,刘锁旺, 来源:地壳形变与地震 年份:1981
鄂豫皖毗邻区属中强地震区,主要构造为东大别断块。其边界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和麻城—团风断裂带等)控制了块内英山—霍山北东向对角线多闭锁点右旋剪切破裂带的强震活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