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 年份:1980
去年八月,中日合拍“丝绸之路"电视片开始了,为了首先能够介绍这条古道的轮廓,我们在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作了数万里的飞行,现在想起来,这真是一次不寻常的飞行啊! 几...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 年份:1980
如果说穿过罗布泊到楼兰去是丝绸之路万里古道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那么,可以毫不过分地认为,拍摄到楼兰去的影片是“丝绸之路”影片中最困难的摄影工作。楼兰,这座在戈...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1985
移拍的视觉效果与它的"姐妹"摇摄不同,摇镜头摄影机的运动是以点为轴心,作弧线型扫视;移镜头摄影机的运动是以线为轨迹,沿轨迹不间断地立体展示空间。有人把摄影机比作"...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 年份:1983
【正】 ……电视还没有意识到它自己的艺术特性,其中主要有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即把作品在时间上分割为连续性的片断,构成上演节目。—瓦.维里切克怎样紧紧围...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年份:1992
中国的电视已过了她的“三十而立”之年,有了33年的发展历史。但人们注意到,与其它行业战线相比,中国的电视的的确确是超前发展着的。我们有世界第一流的四级电视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 年份:1984
摇摄是运动摄影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以摄影机自身为中心作旋转拍摄,旋转的支点是持机的人或可以转动的支架。让摄影机摇动起来并不困难,问题在于怎样恰当地运用摇摄的动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今日山西 年份:2005
【正】从去年凤凰卫视正式加盟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这一年来,我们对山西的新印象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国际能源的紧缺和国际能源形势的动荡,山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大省,她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今日山西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92
电视界爱说这样的话: 屏幕指导知路数。那么,在电视上看现场短新闻,究竟看的是什么? 看现场的魅力也许谁都承认,没有什么比出现在屏幕上的真实现场更令人激奋、震惊、感动或...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年份:1991
电视记者出图像采访报道时,如何准确把握自我神态,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王纪言在《新闻战线》(1990年第5期)上撰文,从电视同期声讲话的常见毛病中,归纳了...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1992
一这是一个新的天地。感谢有线电视台提供的机会,使我得以参加全部三次评比活动。看了经过各单位认真筛选出来的专题片利新闻片,就仿佛找到了一年一度展示有线电视风采的窗口,透过它使我强烈地感应着来自基层第一线的火热生活和勃勃生机。不仅是我,还有那些由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1994
与综合文艺相比,电视文艺节目是一个较小的范围,但是,有几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这类节目的定位。这次评奖中叫做“专题文艺节目”,有些文章叫做文艺类专题...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1990
电视是一个奇特的表现工具,在这上面露面,使你离人们更近,甚至超过实际生活。——[英]布赖恩·爱德华现在,拍电视的人已经或正在认识同期声的作用。电视报道属于纪实性表现,同期声在其中的位置更重要。制作节目使观众观其真人,听其真声应当是一个原则。屏幕上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年份:1993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成为中国电视上闪光的热点,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在当前中国纪录片的作品中,什么是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和创作走向呢?在我们的认...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90
电视报道是在高技术重装备下进行,这些年报道取材从胶片式发展为录相式,设备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记录影像比用胶片拍摄来得更为简便。但是,无论设备向什么式发展,电视报道...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拍摄时, 我意识到我在场。我常以在场为荣, 有时却因在场而困惑……——一位摄影师搞报道的人也许都承认这一观点:“控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人对传播内容起决定的作用”(见《大众传播通论》第407页)。......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90
现在,电视记者出图像采访报道,早已不是什么希罕事了。这种同期声讲话方式不知不觉地成为电视新闻中的美感因素,越来越显示出特有的魅力。它依赖于“语言像蜜一样的粘着力”...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1994
骆嘉玺是位军人,他所拍的军事片我很熟悉。《罗布泊人》、《祖国不会忘记》、《他是将军》、《党旗下的誓言》等等,这些作品被北京广播学院列为教材在师生中传看着、研究着...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1994
寻根与追梦──华语电视纪录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开掘王纪言引言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的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择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在既有的,直接摆在他们面前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
[期刊论文] 作者:王纪言,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1989
电视报道者用摄影机窥视世界,们们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并把它带入每一个家庭。在那闪闪发光的荧光屏上,体现着电视报道者活跃的生命。这生命通过小小的画面空间将勇气、智慧、品格以及现实感受、历史意识与文化结构融为一体。强调从空间角度去把握电视报道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