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6
一种文学有一种思想根基。鲁迅文学以他的“立人”思想为根基。鲁迅的“立人”思想有三块基石:一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二是19世纪末“非物质,重个人”的思潮;鲁迅步入左翼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鲁迅研究动态 年份:1980
一、未能忘却的模糊记忆 夏衍同志在《一些早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一文中,很欣赏他在一九五七年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扩大会议(八月十四日第十七次会议)上的“爆炸性发...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鲁迅研究动态 年份:1989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鲁迅的妇女观和今日中国的妇女问题》。这是中岛碧教授启示我讲的。她写信告诉我,在贵国目前兴起了一股研究妇女问题的热潮。问我能不能讲一点今日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04
我有幸认识朱珩青20年了,虽然难得一见真人,她的论文,她的著作,我是见到必读,读后必惊异于她心理的年轻,思想的年轻,性格的年轻。因为她以中年入关,在“过江名士多如鲫”的京...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8
一据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同乡、同学、日后成为终身至友的许寿裳回忆:鲁迅在弘文学院的时候,常常和我讨论下列三个相关的大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1998
为咱老百姓拍《咱老百姓》王得后这是一个好主意:吸引100名编剧,100名导演,拍摄100部电视短剧《咱老百姓》。好就好在心里装着老百姓,把镜头对准老百姓。100多年前《国际歌》就高唱着:“从来就......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6
鲁迅在《阿Q正传·第一章序》里,提出了一个“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的问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意味,也是中国读书人心里的一种人情。既是人情,有时也会化为世故。此所以...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电影艺术 年份:1990
运命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的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鲁迅我们中国人有八字,有十二生肖,有本命年。并且,据说本命年是倒霉的一年,难过的一年。如果一个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1988
【正】 当代中国电影对文化价值的追求,大约有七八年的历史了。而创作上的自觉,也许可以说始于张暖忻导演的《青春祭》。是她创造性地从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1986
在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古老小镇,在奔腾的改革的时代潮流当中,胡炳榴导演把摄影机对准一群普通的乡民,记录他们不得安宁的精神世界。没有戏剧冲突,只精心地选择了乡民们有...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电影艺术 年份:1996
《秦颂》的历史包装王得后一《秦颂》似乎是一部有为而作的影片,“大制作”的影片。投入巨大资金;起用大腕明星;弹思极虑达数年之久;开机前后新闻炒作连篇累犊。导演周晓文大概无......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97
《周作人日记》的“原貌”王得后《周作人日记》终于出版了,而且是影印。虽然只是现存原件的一部分,从1898年到1934年的部分,其间又原缺1906年至1911年和1928年的,还是非常难得的文献,这不但对于研究作......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1
不知道为什么,凌晨偶尔会醒来,偶尔还会胡思乱想。有一天,脑子里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题目。...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鲁迅生活在中国历史发生划时代变革的关头。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的旧世界行将崩溃;历史发展上理应埋葬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奔走呼号,一再浴血起义,虽然结束了封建帝政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6
这是无可争议的:“生死事大。”可惜当学生向孔夫子提出“敢问死?”这个极富智慧而又意义深远的问题的时候,他老却“顾左右而言他”,来一个“未知生,焉知死!”失去了开启心智...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鲁迅研究动态 年份:1988
这是一个史实,也是一个象征,我们在万里长江的身旁,在珞珈山武汉大学开会,讨论高等院校“鲁迅研究”的教学。这是第一次,一定还会有下一次,又下一次。恰如长江的流行,鲁...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3
一1933年4月,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了鲁迅与景宋(许广平)的通信集,题《两地书》。鲁迅与景宋的通信,依时间与地点有四次。第一次系1925年3月至7月,两人都在北京的通信。说是"...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鲁迅思想三题,指"根柢在人"是鲁迅思想的元点;"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一要生存"———"不是苟活","二要温饱"———"不是奢侈","三要发展"——"不是放纵"及"自他两利"是鲁...
[期刊论文] 作者:王得后,,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