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6
“挡箭碑”及其民俗学意义王建纬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方题为“当箭碑”的青砂石碑刻,乃是1990年3月22日该馆田野调查队在农村征集到的。此碑原立于土溪乡赵家村一三岔路口,保存......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1994
四川渠县出土的东汉石辟邪钱树座1981年3月,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在该县土溪乡城坝村一农民家中征集到一件石辟邪钱树座.经实地调查后,发现出土处乃是一早年被盗的东汉砖室墓.墓已坍塌,距......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4
渠县出土东汉石辟邪钱树座及相关问题王建纬1981年3月,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在该县土溪乡城坝村一农民家中征集到一件石辟邪钱树座。经考古人员实地调查,发现出土处乃是一早年被盗的东......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成都师专学报 年份:1987
《尚书·牧誓》篇系指武王即位后第十三年(约公元前1122年)二月五日黎明,率军逼近商郊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所作之战斗动员令。“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权野。乃誓。...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00
彩亭艺术源于汉代的“百戏”是汲取了“当僮”中的高等技巧和融合相关艺术在的有民份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形式。它经过唐宋时期“高台社火”的发展阶段,成型于明清时......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02
日本与中国的音乐、舞蹈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奈良到平安期间,百济人味摩之从中国吴越一带传入伎乐、唐代燕乐(日本称雅乐)和中国民间歌舞、杂技、幻术、百戏(散乐),使日本舞蹈...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87
川东渠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渠江纵贯县境,是汉代宕渠县故地,地面、地下的汉代遗物、遗迹较为丰富。渠县土溪乡至岩丰乡之间约10公里的一段古驿道旁,比鳞巍然矗立着六座东...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0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四川东北地区曾称作“渝水”者有三 :流江、渠江、嘉陵江。但春秋至秦汉时期的渝水本指流江。古代人们由于地理知识的局限 ,把流江当成嘉陵江之正源。渝水...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本文对流传广播于古代蜀地区(乃至华夏)的“流行歌曲”《巴人》进行分析、论述,指出至今人们仍习惯于联称的“下里巴人”乃是性质不同的两首著名的古代民间歌曲──《下里》、《......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85
【正】 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四种很有意思的飞禽走兽,这就是象征方位的“四方之神”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据《三辅黄图》的记载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89
【正】 1980年7月,渠县历史博物馆在距县城25公里处的天井乡一村民住房内,发现一通题为《游南阳清冷泉》的明代李白诗碑。该处原为唐初始创的名刹南阳寺(又名南阳阁)。南宋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2
【正】 四川汉阙石刻艺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题材、生动的画面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在中华文物瑰宝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据统计,全国汉阙目前尚存约三十处,而四川就有二十余...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01
成都平原出土的图汉画像砖堪称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作者不仅仅是在作品中再现自然景物,而且也强烈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审美趣味.图将农事主题...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4
广场文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两千年来一直是群众性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广场文艺”,是指在露天表演的文艺节目大汇演,它几乎包括了整个汉族民...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考古 年份:1993
1988年10月5日,渠县汉碑乡一村四组村民赵树生在修房取土时,在距地表1.2米处发现一面汉代神兽铜镜,上交到渠县历史博物馆。这面汉镜圆形,圆钮,无座。直径11.9、厚0.8、缘宽1...
[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纬,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87
【正】 1979年9月,四川渠县发现了1939年至1942年间,陈独秀晚年住江津时写给杨鹏升的亲笔书信四十封,其中包括明信片两封(图)。这批资料,对于研究陈独秀晚年生活及思想动态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