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近代中国 年份:2004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西礼东移,中国传统礼仪发生了很大变化。时至今日,无论是古代礼仪的五大类,吉(祭祀)、凶(死丧)、军(出征)、宾(朝见)、嘉(冠婚、饮食等),还是按今人的...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83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伟大斗争中铸造出来的锐利武器,也是这一伟大斗争的理论结晶。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是这一思想迅速发展、最有朝气...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1
哲学在明末的译名是"爱知学"、"理学"或"穷理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西周在知晓这一译名的情况下,摈弃"理学"等原有译名不用而新创"哲学"译名,是有其文化上深意的。用"哲...
[报纸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
作为中国近代名人的张謇不朽功业主要有三,即高中状元、实业巨子与立宪领袖,每一项背后,映射的都是他雄浑的精神气象。构成这一气象的主要是四大因素:既重视成规又俯视成规,既重视......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4
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书评的回应熊月之《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王扬宗先生《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对拙作《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进行评论,读后颇受教益,谨向王先生......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史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史林 年份:2013
遭遇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以后,近代中国文化进入了艰难的调适、嬗变与创新过程。这是一代又一代人持续接力的过程,买办的努力是其中重要一环。无论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3
上海租界先后建有公园15座。近代上海还有一批公用私园,其产权是私人的,但对公众开放,功能近似于公园。这些公园与公用私园,是上海居民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重要的社交场...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84
康、梁、谭、严是戊戌时期思想界的四员大将。可是多年来,治思想史的人们,大多倚重康、谭、严而鄙薄梁启超。对于梁启超在戊戌时期的宣传功绩,人们交口称誉,对于其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03
不同的照明用具 ,由于其亮度、能源、稳定性不同 ,人类对其产生的感觉也很不相同。油灯、蜡烛伴随人类走过漫长的岁月 ,人们赋予灯烛许多特定的涵义。油灯制作材料的优劣、规...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5
上海在开埠以后的20多年中,逐渐由一个比较单一的社会,变成混杂型社会,主要表现在中西管理权限交叉、中西利益交叉、中西法律混合三个方面。本文通过上海对西人开放、租界对...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档案与史学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85
本文说明由于特殊的政治格局,由于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上海租界在晚清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据点,又是中外资产阶级...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史林 年份:2006
针对时下不少论著和怀旧文字述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片面地聚焦老上海的先进、繁荣、摩登一面,本文从民众文化角度切入,说明近代上海是世界性与地方性并存,摩登性与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7
清末上海外滩公园限制华人入内,在华人社会引起了持续反应。从1881年到1889年,唐茂枝等华商从纳税人权利义务对等的思想出发,对租界工部局禁止华人入园提出交涉,要求维护华人...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史林 年份:2004
“上海学”这个名词 ,自从诞生那天起 ,就伴随着众多的分歧和争论。有没有必要建立上海学 ,能不能建立上海学 ,关键有两点 :一要有丰富的内容值得研究 ;二要有足够的人来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社会观察 年份:2005
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设立英租界,以后相继设立法租界、美租界。按照《上海土地章程》,三租界开始时均为西人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华人可以到租界里进...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社会观察 年份:2005
来沪外侨住在城外的乡村中,房屋极其简陋,甚至不能遮蔽风雨。其中,特地来此地寻找新植物的苏格兰植物学家福钧,住了不多几天之后即向人说,在上海,别的还可以忍受,只是下...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社会观察 年份:2005
上海开埠以后,华洋关系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也有协商,合作的一面,从总体上说,还是比较和谐的,上海地方政府在治安,市政建设方面,还与租界当局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首先,...
[期刊论文] 作者:熊月之,, 来源:社会观察 年份:200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