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行庄,, 来源:铁路航测 年份:1989
1988年9月22日~27日,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在青岛召开首次学术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华东地区勘测设计、科研、教学、工厂及部队的测绘工作者计160余人。会议论文首先经测绘学会评选,参加会议的论文达158篇,其中大会交流21篇,然后分专业组就天文......
[期刊论文] 作者:潘行庄,黄鑫, 来源: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年份:1999
上海浦东联合广场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工作,包括钢筋应力,测斜,地下水位和沉降位移等,由于实行信息化施工,达到了预定的要求,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介绍监测结果和监测......
[会议论文] 作者:潘行庄,俞勇, 来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年会 年份:1998
通过深层搅拌桩施工期间的监测工作,初步获得附近地面变形的一些规律。在以淤泥质粘土为主的地层,距离搅拌桩边界4米以内地面的不均匀变形远超过正常情况下深基坑开挖所引起不均......
[会议论文] 作者:潘行庄,黄鑫, 来源:'97岩土工程检测技术学术交流会 年份:1997
联合广场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工作,包括钢筋应力、测斜、地下水位和沉降位移监测等,内容比较全面。由于实行了信息化施工,达到了预定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文......
[期刊论文] 作者:陶华学,潘行庄, 来源:煤炭学报 年份:1991
传统的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处理观测数据的有效方法,它用于许多方面。但它却是从静态观点出发,把一切观测量视为同一时刻、同一状态下的静态观测量而参与处理。在现代地壳运动(...
[期刊论文] 作者:潘行庄,于敏伟, 来源: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年份:1998
在静压桩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和施工密切配合,根据监测数据组织施工,可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实践证明,内环线以内的上海中心市区采用静压桩施工是可行的。...
[会议论文] 作者:潘行庄,于敏伟, 来源:'97岩土工程检测技术学术交流会 年份:1997
在静压桩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和施工密切配合,当监测发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较大,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压桩数量或改变压桩顺序,使变形量不致过大,确保了周围环境的安全。实践证明......
[期刊论文] 作者:刘国林,潘行庄, 来源:工程勘察 年份:1995
本文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变形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时交线性系统模型和时变双线性系统模型,同时考虑了外界环境因素对变形体的影响。把时变参数作为连续函数,采用样条函数逼近......
[期刊论文] 作者:陶华学,潘行庄, 来源:勘察科学技术 年份:1995
本文针对监测优化设计的三类设计——已有控制网改进,新监测网附加点点位和观测方案的组合优化设计,以及监测网仅增加一定数量附加观测值的观测方案优化设计,提出了顾及多质量因素影响的优化设计模型,对变形监测网网形结构的优化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陶华学,潘行庄,, 来源:工程勘察 年份:1991
本文针对地震和矿山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形变场的特点,首次提出了既顾及形变场位移性质不同产生非均匀位移又顾及各点观测时间不同各点间产生相对位移的处理移动监测信息的动态数学模型,能更客观地、准确地获取真实形变信息。......
[期刊论文] 作者:潘行庄,潘建华,许伟成, 来源: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年份:2001
通过对深层搅拌桩施工期间监测实际数据的分析和探讨,介绍施工中地面变形的一些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潘行庄,孙恒悌,林国荣, 来源:铁道勘察 年份:1989
本文对专家系统及其所用的两种语言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建立测量管理、控制网设计、铁路和公路设计等专家系统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