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4
休闲是文化创生和造化的时空基础,也是创意的人本心理基础,审美则是文化创意的心理动力机制。劳动和勤奋只是提供文明物品的制造和积累,休闲和审美才能提供文化发展的创意。...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5
在阳明心学 ,境界即本心良知在现实人生中的呈现。良知在不同的境域、不同的层次中呈现为不同的境界 ,即诚境、仁境、乐境 ,诚为意义世界的实诚存在 ,体现为真的境界 ;仁为道...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5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当代中国休闲与审美的研究,就研究阶段与学术动态而言,可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可谓萌芽与探索期;1995年至2000年为第二阶段,可谓发展译介期;2...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3
宋代在中国封建文明发展史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宋代不但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中华传统人文臻于成熟,而且是中国近世人文的兴起时代。商业城市的崛起,市民阶层的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内容提要宋代学术"体、用、文"三分,理(道)学家究学明体,政治家经世致用,文学家禀性重文,三家各争其统,分途发展,交互影响,形成宋代人文学术鲜明的特色.宋代美学也呈现出明显...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5
良知作为本体具有三重意义:作为造化的精灵,天地万物因本心良知而存在,呈现为意义世界;作为是非的准则,道德人生因本心良知而明辨,呈现为道德世界;作为真诚恻怛的灵觉,妍媸美...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9
【正】 可以说,朱熹的全部艺术哲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命题出发的,这就是:文皆从道中流出。这个命题不但决定了朱熹对艺术本原的根本看法,而且规范着他对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的...
[学位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 年份:2009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重要源泉,是欧洲由中世纪的等级社会向近代市民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性。不同等级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对...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休闲是人的理想生存状态,审美是人的理想体验方式。休闲之为理想在于进入了人类的自在生命领域,审美之为理想在于进入了生命的自由体验状态,两者有着共同的前提与指向,审美是...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5
阳明心学美学蕴涵着传统中国乃至东方哲学美学的深层智慧,“本体一工夫一境界”是其内在的理论构架。本体工夫论是切入阳明心学美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传统与当代的统一、东方与西......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5
朱子理学美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有深刻的两重性,其方向的两重性表现为直接的顺承和反向的冲击,其作用的两重性则体现在伦理的强化与思辨的超越。...
[学位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 年份:2003
论文结构含四章,约15万字。第一章“心学与美学”,探讨心学何以进入美学的理据,即理学和心学通向美学的可能;第二章“本体与工夫”,揭示进入心学美学的独特角度,即心学美学的本体工......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从哲学层面考察,中国古代休闲思想发端于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虚静”、“无为”,庄子的“安时处顺”、“无待”、“逍遥”、“物物而不物于物”均是这种生存智慧的精妙......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美育学刊 年份:2013
“北宋五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北宋理学“立人极”的人学主旨,及其通过“尽心知命”、“穷神知化”、“寻乐顺化”的方式“变化气质”,追求“圣贤气象”的用心,使其思想中包......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本文着重从“远游精思”一说,解剖朱子艺术哲学中的主体修养论,以见其艺术哲学理论思维之一斑。 一朱熹的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方法是本末兼该,内外结合,体用一元,知行通贯;...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宋代社会的转型、理论思维的成熟、主体性情的凸显、市民阶层的兴起、人本需求的张扬、士人心态的世俗化,导致宋元境界与汉唐气象有很大不同。与汉唐美学相比,宋代美学一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4
阳明心学美学在审美对象呈现方面与西方现象学意识相近或相通之处 ,主要体现在 :一、从审美对象意向性呈现的角度 (“意在为物”) ,体现了某种意向结构意识 ;二、从审美对象...
[期刊论文] 作者:潘立勇,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4
Ontology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可称为西学“存在论”,“本体”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有关“本体”的思想即是中学的“本体论”。以“本体论”译Ontology并不确切,但不能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