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4
一实验室诊断的目的和意义在仍缺乏有效的菌苗控制结核病的情况下,发现病人并进行合理治疗从而切断传染链就成为当今控制结核病策略重要策略。显然,诊断结核病人就成为...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年份:2004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和持留性是关系结核病临床疗效和结核病流行控制的两大课题。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在细节上虽仍有待继续深入,但在总体上人们对抗结核药物作用和耐药机制的认...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结核病健康教育 年份:1994
【正】 一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由一特定的寡核苷酸引物,介导待检核酸中特定序列的体外酶扩增技术。靶序列在试管中通过温度变量控制,经过变性——...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新医学 年份:2001
1 引言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应为临床提供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依据,明确是否结核病?应用何种化学治疗方案?机体的状态、对化学治疗的反应性及其预后如何?但是,目前结...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1
依据在局限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高比例发现结核分支杆菌核酸阳性的事实,最近张天民教授[1]提出了结核性亚临床菌血症概念,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核酸阳性的生物学和临床含义的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6
本期发表的梅建等[1] 和沈国妙等[2]二文,会令我们对肺结核复发患者再感染的病原学产生新的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6
自1970年问世以来,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研究至今还在应用.在国内有关杂志上经常见到两类典型研究:抗原的酶联反应(或金标法)对结核病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和一些抗原或商业试剂盒的验证,这些研究大都采用以健康对照为参比系,获得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6
结核界常谈论我国结核病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高耐药率和高治愈率,以及有时药敏测验耐药而临床治疗有效的矛盾现象,由此延伸出对常规药物敏感性测验和临床化疗疗效相关性的困惑.笔者尝试思考其产生背景和原因,现将所得的一些肤浅认识阐述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6
编辑先生:拜读贵刊29卷第10期范玉美等撰写的一文(依据内容该文似乎是一个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标准初治复发组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明显低于标准初治复发组的结论引起我很大的关注.作者在讨论中解释其原因为用药种类少,<3种的比例达40.9%,其中因不耐受标准化疗弃......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3
编辑同志:多年来贵刊刊登了大量结核分支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受益匪浅,也为我国学者在此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而鼓舞.学习之余有一些不成熟的抛砖之见,愿借贵刊边角之地以求教于智者.......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4
今日人类已经从对结核病不寒而栗的恐惧中摆脱出来了,只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才能使我们体验到无化疗方法前人们对结核病的持久恐惧.有人将人类认识结核病的历史分成古代的无知、柯赫开辟的期望和我们今日所处的启蒙3个阶段.20世纪中叶链霉素和异烟肼相继......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 年份:2004
编者按我国结核病细菌学界以往将mycobacteria的中文译名""分枝杆菌""和""分支杆菌""混用,本刊来稿中作者也常将它们混用.1995年本刊将其统一,采用""分支杆菌"",但专家对此一直存有争议.目前,国务院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采用的是""分枝杆菌"",从本期起......
[会议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上海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7
1结核病卷土重来 本世纪中叶,卡介苗和现代化疗在防治结核病中取得巨大成就,曾有人乐观地估计结核病即将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但是,目前世界上仍然有约1/3的感染人口,每年约80...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年份:2003
现在美国JohnsHopkins大学工作的张颖副教授 ,是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旅美中国结核病学家。他在结核病的基础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 ,如首次克隆了katG基因 ,并揭示了ka...
[期刊论文] 作者:潘毓萱,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年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