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5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元林, 来源:石油科技论坛 年份:2000
世界许多重要产油国家在油气勘探达到一定程度后,老区又成为增加储量的主要阵地。近十年来,国外油气储量的增长,84%是来自于老油区,10%是在已发现而尚未开发的油田中找到...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元林, 来源:当代石油石化 年份:2005
分析了济阳坳陷近20年来新增探明石油储量的增长趋势和新增储量的构成,认为老探区仍存在巨大的资源和勘探潜力,指出隐蔽油气藏是老区勘探的最重要领域、老的油气富集带仍是增...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元林,,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2007
[会议论文] 作者:潘元林, 来源:中国石油论坛-21世纪中国油气资源专题战略研讨会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元林,, 来源: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年份:2003
高楼古塔树葱茏,小道弯弯绿映红。Tower towering ancient trees lush, red curved green path....
[期刊论文] 作者:林畅松,潘元林,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渤海湾等盆地的研究表明,断陷湖盆中存在的构造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对层序的发育、沉积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冯有良,潘元林,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2000
通过识别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一上始新统可划分出四个层序。各层序具有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其低位域(LST)发育辫状河、下切水道-浊积扇、扇三角......
[期刊论文] 作者:冯有良,潘元林,郑和荣,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2000
通过识别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可划分出四个层序。各层序具有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其低位域 (LST)发育辫状河、下切水道—浊积...
[期刊论文] 作者:袁丽伟,潘元,林国智,,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5
中高职教育衔接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中高职“2+1+3”办学模式的衔接,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
[会议论文] 作者:宋传春[1]潘元林[2],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层序地层学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7
箕状断陷湖盆不同级次的层序主要受旋回系统内不同级别的幕式构造作用和米氏气候周期的控制。在旋回系统内,二者是同一作用机制的不同表现形式,前者主要通过边界断层的幕式沉降......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元林,宗国洪,郭玉新,姜秀芳,卓勤功, 来源:石油学报 年份:2003
以早第三纪始新世至渐新世的强烈块断为特征的济阳湖盆的勘探面积为2.6×104km2,资源发现率达到60%,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以岩性油藏为主的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应用层序...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田,潘元林,陆永潮,任建业,解习农,王华,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2002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
[期刊论文] 作者: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孔凡仙,刘景彦,郑和荣,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2000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 .渤海湾等盆地的研究表明 ,断陷湖盆中存在的构造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对层序的发育、沉积...
[会议论文] 作者:潘元林,宗国洪,郭玉新,姜秀芳,卓勤功,郝雪峰, 来源: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2
以早第三纪始新世至渐新世的强烈块断为特征的济阳湖盆勘探面积26000km,资源发现率达到50﹪,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以岩性油藏为主的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在早第三纪湖相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它们具有完整的体系域构成,并可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