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1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滕佳林,, 来源: 年份:2002
芪归药对是配伍理论丰富,临床应用甚广,颇具代表性的药对之一。因其既 能自成一方,又可作为基础药对配伍组方,而备受历代医家重视。该药对依据气 血配伍原则组成,具有益......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中药外治,历史久远.早在原始人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各种因素做斗争的过程中,便学会了使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创面、伤口,以减轻疼痛或止血.因此类方法操...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4
以五脏为纲,以温法为目,把治法与方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论述了五脏温法与五脏温剂的组方规律及配伍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 来源: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栀子系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的成熟果实,是清热泻火、解毒利湿的常用要药,多用于治疗三焦火热证及湿热证。此外,栀子还有镇痛作用,许多含...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1999
对《伤寒论》174条"大便硬,小便自利"为何去桂加白术的问题,认为桂枝原为通阳化气利小便而设,既然"小便自利",故去之;加白术运化脾阳,复其行津之职,则"大便硬"可除。从而否定了去桂......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就中药学的继承与创新,提出继承要全面、深入、及时地挖掘古今成就,创新要坚持药性基本理论,大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结果.反思中药学研究现状,...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4
从临床症状、中毒原因及中毒预防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马钱子中毒的相关研究.提出马钱子中毒的主要原因在于超量应用、品种不同与炮制方法不当,强调中毒预防应从剂量、炮制、...
[学位论文] 作者:滕佳林,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 年份:2002
芪归药对是配伍理论丰富,临床应用甚广,颇具代表性的药对之一,因其既能自成一方,又可作为基础药对配伍组方,而备受历代医家重视.该药对依据气血配伍原则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养...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韩涛,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3
从辛甘扶阳配伍理论出发 ,探讨其助阳的作用 ,并结合组方配伍分析 ,论述了辛甘扶阳在五脏补阳方剂中的应用。认为辛甘扶阳不仅有助阳散寒的作用 ,也必兼补益化生之功 ,既可用...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韩涛,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03
血府逐瘀口服液是依据1989年第1册72页收载的血府逐瘀丸进行剂型改革,研制而成的液体复方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妇女...
[期刊论文] 作者:米杰,滕佳林,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滕佳林,米杰,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张艳,滕佳林,,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4
从药物数量、毒性的认识、防毒控毒方法等方面对不同历史时期有毒中药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发现有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秦汉两晋时期首次进行毒性分级,记...
[期刊论文] 作者:阴永辉,滕佳林,,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2013
糖尿病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黄芪提取物黄芪多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化学成分,通过调控高血糖、抗氧化损伤、介导黏附分子、促血管生成及干预胰岛素抵抗等诸......
[期刊论文] 作者:韩涛, 滕佳林,,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张艳,滕佳林,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5
目的 :对不同历史时期有毒中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肿瘤单验方大全》、《现代中医肿瘤学》、《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及维......
[期刊论文] 作者:韩涛,滕佳林,,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是中医学的主要经典著作,为中医理论之渊薮[1],对今天我们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各种致病因素的关系均有切实的指导意义.目前,当我们在临床面对许多难治性疾病而束手无策之时,...
[会议论文] 作者:张艳,滕佳林, 来源:第五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半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为临床常用之品,具有安神、化瘀止血、和解寒热、利二便、止痛、健脾作用,外用还具活血、消斑美容的作用。这些功用亦应加以熟知并在临床上加以应用,以扩大半夏的运用。......
[期刊论文] 作者:王加锋,滕佳林,,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2
通过梳理天冬功效应用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脉络,认为汉唐时期医家重视天冬补益之能,将其广泛用于美容、保健方面;宋金元时期,天冬常作为止咳药物,普遍用治肺疾咳喘等证;明清医家...
[期刊论文] 作者:李鑫, 刘伟, 滕佳林,,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7
王新陆教授提出的援药理论是在现代科技环境下为中医药理论创新提出的新思路。通过对援药及援药理论的涵义、援药理论的沿革、援药理论的具体内容、援药理论的发展方向及意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