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7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涂学炎,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8
[学位论文] 作者:涂学炎,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1994
[会议论文] 作者:涂学炎, 来源:第二届中国绿色财富论坛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6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各种污水都必须通过处理才能排放。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泥是不可避免要产生,污泥的安全处置乃至资源化应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目前的处置技术...
[会议论文] 作者:涂学炎, 来源:第七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杨阳, 涂学炎,, 来源:涂料工业 年份:2003
以硫酸钛、偏钛酸和硫酸氧钛浆料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并用无机盐、酸等配制水性涂料,进行该涂料经紫外光催化降解空气中甲醛的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低成本的纳米...
[期刊论文] 作者:涂学炎,李西平, 来源: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份:2000
用相对论赝势从头算自洽场/单双重电子激发电子相关方法(SCF/SDCI)对准分子CdNe的基态(X^1∑+)和几个低激发态(A^3П、B^3∑、C^1П和D^1∑+)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这些态的电子结构、势能曲线及光谱常数,并进行了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西平,涂学炎,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00
用相对论赝势CASSCF/CI方法,对ZnNe的基态和低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它们的电子结构,势能曲线及光谱常数。计算结果表明,ZnNe的基态分子是范德华分子,它的几个低激发态分子中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
[期刊论文] 作者:涂学炎,陈金文, 来源:云南化工 年份:2001
介绍了表面吸附的微观机理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表面吸附的微观机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现代表面吸附的分析技术、现代理论研究方法,并指出了现代表面吸附研究的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陈秀敏,涂学炎,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2002
NO与CO在Pt Rh Pd及载体组成的三效催化剂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一个关键反应。这一反应随着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涂学炎,戴树珊,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4
RgH(Rg代表Rare gases)分子与普通氢化物分子有很大不同,因为前者的基态一般为排斥态,激发态却为束缚态,所以这类分子的吸收光谱测定很困难,一般仅测得它们的发射光谱.19...
[期刊论文] 作者:涂学炎,戴树珊, 来源: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份:1994
RgH (Rg represents the rare gases) molecule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hydrides, becasue its ground state is repulsive, but its excited state is bound. So i...
[期刊论文] 作者:吴刚,涂学炎,殷晓玲,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2
4-二苯膦代苯并-18-冠-6是水两相催化体系中的一种新型水溶性膦配体.文章以Benzo-18-Crown-6为原料,经碘代及二苯膦取代等3步反应合成这一膦配体,结果满意....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伟,涂学炎,张世鸿,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制备了一种具有钙态矿结构的Ag修饰的La0.6Sr0.4MnO3催化剂,实验表明这种催化剂对低浓度乙醇完全氧化的催化活性高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O2-TPD谱表明,Ag^+对La0.6Sr0.4MnO3表面...
[期刊论文] 作者:涂学炎,田凯,戴树珊,,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5
NOx是产生酸雨、光化学烟雾及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均有巨大危害[1]. 去除汽车尾气排放的NOx主要是应用Pt, Pd和Rh等贵金属制成的三...
[期刊论文] 作者:田凯,涂学炎,戴树珊,,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8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赝势平面波方法的CASTEP程序,对Rh(111)上的NO+CO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对于反应中的各个关键步骤:NO离解、CO2生成、通过N2O离解生成N2以及通过N+N反应生成N2都...
[会议论文] 作者:涂学炎,田凯,戴树珊,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5
对于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的去除主要是应用Pt、Pd、Rh等贵金属制成的三效催化剂,Rh是其中的关键活性组分.NO在金属Rh的表面上是如何有效分解为N2和O2的?这是三效催化剂去...
[期刊论文] 作者:富楠,涂学炎,潘媛,刘文武,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08
以CuO-MnO2-CeO2/C为催化剂,对COD=9000mg·l^-1,NH3-N=700mg·l^-1的模拟苯胺废水进行实验,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对实验的影响,以及pH值和温度对COD及NH3-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涂学炎,王登武,陈秀敏, 来源:结构化学 年份:200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对Run团簇(n = 2~8)的几何结构与稳定性、束缚能以及能级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随着团簇原子数的增加,团簇的几何结...
[期刊论文] 作者:殷晓玲,朱利亚,涂学炎,杨保民,, 来源:贵金属 年份:2007
研究了用石墨化碳黑球固相萃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Au的方法。含Au样品用微波消化,消化后样品溶液中的Au(Ⅲ)用载有TBP(磷酸三丁酯)的石墨化碳黑球固相萃取富集,用亚硫......
[期刊论文] 作者:李国良,涂学炎,戴树珊,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中英文版 年份:1997
近些年来,对过渡金属簇,特别是二聚物的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研究已成为化学家们非常关心的一个课题,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能使人们对过渡金属多重键的本质及d轨道在成键中的作用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