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像逻辑学一样,修辞学在古代曾经是一门"显学"。但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逻辑学在科学中占据显赫位置,而修辞学则渐次失去昔日的重要性。诠释学的兴起,使得修辞学恢复了...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学习与思考 年份:1982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这一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它所内含的强烈的伦理倾向和它所使用的严谨的几何学方法。文章从斯宾诺莎...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2013
伽达默尔认为,游戏是文学等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我们所经验艺术的方式是一种游戏方式,艺术是模仿的再现,对它的理解是一种参与性的理解。阅读而非再现是艺术本身真正的体验...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9
现象学家常讲到"事情本身"。胡塞尔说,"回到事情本身";海德格尔说,要"从事情本身出发处理前有、前见和前把握";伽达默尔说,"理解的经常任务就是作出正确的符合于事情的筹划,...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6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6
隐语与语言困境洪汉鼎一哲学命题是一种语句,对这种特殊语句的性质进行探讨构成本世纪初分析哲学的主要课题。按照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的看法,哲学命题根本不是一种有意义的......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9
现象学家常讲到"事情本身"。胡塞尔说,"回到事情本身";海德格尔说,要"从事情本身出发处理前有、前见和前把握";伽达默尔说,"理解的经常任务就是作出正确的符合于事情的筹划,...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89
一个好的哲学体系,按照斯宾诺莎自己在《知性改进论》里的说法,应当从"那个能够表示自然全体的根源和源泉的观念"开始,"凡是能指示我们如何指导心灵依照一个最完善存在的观念...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6
一九八三——一九八五年,由洪堡基金会提供研究资金,我在联邦德国进修。其间感受尤深的是学术界的“中国哲学热”。从历史上说,中国哲学对于德国并不陌生。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莱布尼茨对于《易经》的解释很可以说明当时德国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已有了很高的......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本文试图阐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诠释学循环、前理解、事情本身、完满性前把握、时间距离等,特别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循环的三个必要条件,即前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8
《神、人及其幸福简论》在斯宾诺莎生前没有出版,同时也未被收入斯宾诺莎死后不久于1677年11月出版的《遗著》(Opera Posthuma)里面。《遗著》序言的作者甚至没有特别提...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从诠释学关于"文本"、"经典"和"诠释"这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出发,阐明文本并非语言学上所谓传达作者意义的完成了的作品,而是不断要诠释和解读的未完成品或中间产品,经典并非...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2
哲学诠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它通过文本与经典来实现。真正的文本首先必须是经典,而且是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的经典;文本还必须是经过长期不断实践和理解的著作,即...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2
不论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从哲学史上看,都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即当一个普遍的哲学命题得以充分发展后,它的落脚处必将是一种方法论,即一种观看世界和分析事物的普遍方法,黑格尔......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2
"理一而分殊"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命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此一命题作为一个阐明儒家仁义说反对墨家兼爱说的伦理命题的原始境遇,此一命题所经历的最先的富有生命气息的历史搅动;...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6
"西方与东方"、"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借鉴西方哲学来发展中国哲学,乃是在按照西方模式建构中国哲学,而对古代...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3
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的意义,即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能力,来理解诠释学.西方诠释学在其历史发展中有三次重大的转向:第一次转向是从特殊诠释学到普遍诠释学的转向;第二次转向...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7
《逻辑哲学论》对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基本观点中。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莫里斯·石里克很早就在奥斯特瓦尔德的《哲学年鉴》(1921)上读到过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德文版,对这部著作发......
[期刊论文] 作者:洪汉鼎,,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正】 德国人无疑是一个善于哲学思辨的民族,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曾经以此而感到自豪。情况也确实这样。如果你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生活在德国,同德国人接触交谈,那你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