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 来源:交通与计算机 年份:1995
本文介绍了EDI在新加坡的应用,信息技术2000的设想,新加坡全国信息基础设施之组成部分及结构,及如何由此建设一个智慧的新加坡岛。...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15
"闽黄1号"平均株高335.27厘米,茎粗1.44厘米,鲜皮厚1.04毫米,第1分枝高度291.85厘米,笨麻率1 4.5 5%,干皮精洗率56.02%。该品种茎秆绿色,叶柄、托叶、花萼、蒴果淡红色,有腋芽,...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 来源:中国麻业 年份:2002
红麻是我国主要的麻纺原料作物,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红麻属常异交作物,天然杂交率较高,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易混杂退化,生产上需不断进...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陈福寿,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6
红麻新品系闽红87/298、88/31试验初报洪建基,陈福寿,甘勇辉,李美珍(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363109)闽红87/298、88/31系我所1982年以722与青皮三号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红麻新品系。经多年试验,两品系均具有高产、......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陈福寿,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9
红麻是短日照作物,北方麻区不能就地留种,需年年向华南调种。我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适宜红麻春播或夏播留种,且红麻良种多,不早花,深受北方麻区欢迎。我省又是全国红麻种子三大主......
[期刊论文] 作者:林娜,洪建基,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2000
本试验通过4个红麻新品种1997~1999年三年6个试点,18个点次联合区试结果表明:闽红367产量居首位,平均干皮产量390.5kg/亩,比两对照增产达极显著,其他依次为福红95-1、福红95-2、闽红376,比两对照种增产也均达极显著,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陈福寿,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96
通过1991-1992年栽培试验,明确了闽南地区芙蓉红麻369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上中旬,适且收获期为9月下旬,栽培密度为亩定苗1.2万株左右,施肥管理于第一次间苗后轻施提苗肥,重追肥分两次施,定苗后(9叶龄)较轻......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洪建基,,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09
综述了苎麻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等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利用高效的遗传转化方法开展苎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前......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曾日秋,, 来源:亚热带农业研究 年份:2006
对4个国外引进的红麻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V379、83-20、KGSU97比红引135(CK1)增产21.20%-28.38%,比青皮三号(CK2)增产16.23%-23.1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KGSU92比两对照略增产......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林江波,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2000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4~1996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6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一般统计分析中的几咱稳定性参数进行比较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红麻新品种高产......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甘勇辉,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99
闽红298系1985年从红麻722×青皮三号有性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红麻新品种。1989-1997年与青皮三号复壮种进行省内外46点次对比,平均亩产原麻423.3公斤,比青皮三号增产16.13%,达极显著。与粤74-3原种对比40点次,平均......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曾日秋,, 来源:中国麻业 年份:2006
通过对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新选育的3个黄麻圆果种和12个国外引进的黄麻优异品种进行2002-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90-2、C90-6、C89-6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4.97%-19.34%,均达极......
[期刊论文] 作者:甘勇辉,洪建基, 来源:福建热作科技 年份:1997
通过“PP-20O3”对毛豆喷施试验,喷施处理亩有效鲜英产量比对照增产14.95%,经济效益显著。Through “PP-20O3” sprayed on soybean, the effective fresh yield per mu of spra...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曾日秋,卢川北,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2003
以杂交饲用甘蔗闽牧42、稻草和蔗渣作为主要培养料栽培杏鲍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处理、6次重复,经方差分析表明,以闽牧42和蔗渣作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比用稻草栽培...
[期刊论文] 作者:甘勇辉,陈福寿,洪建基, 来源:中国麻作 年份:1998
1997/1998年红麻种子发芽率普遍很低。抽取392份样品,只有21.43%的样品发芽率达75%以上。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不良气候因素及种子后熟期间管理不善、脱子方法不当。因此在不良气......
[期刊论文] 作者:陈福寿,李美珍,洪建基,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5
芙蓉红麻369叶龄、叶型变化规律研究陈福寿,李美珍,洪建基(福建省农科院甘蔗所363109)芙蓉红麻369系以红麻722为母本、金钱吊芙蓉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选育而成的蓝花类型红麻新品种。为摸清该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陈福寿,李美珍,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4
红麻新品种“芙蓉红麻369”洪建基,陈福寿,李美珍(福建省农科院甘蔗所363109)芙蓉红麻369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所与中国农科院麻类所合作选育的蓝花型红麻新品种。该品种以红麻722为母本,金钱吊芙蓉......
[期刊论文] 作者:姚运法,洪建基,曾日秋,, 来源:吉林农业 年份:2012
黄麻新品种区试试验在福建漳州进行,并对各试验品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为:供试圆果种黄麻纤维产量表现供试品种以H2产量最高,产量为6403.3kg/ha,比H4(CK1)原麻5439.3kg增产15.05%,达极显......
[期刊论文] 作者:洪建基,曾日秋,姚运法,,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11
2009~2010年在福建闽南地区对8个红麻品种进行了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平均原麻产量均比对照福红951增产,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均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种......
[期刊论文] 作者:曾日秋,洪建基,姚运法,, 来源:热带农业科学 年份:2014
为解决红麻皮籽兼收的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红麻不同种植时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收获时期、不同红麻品种等处理的研究。试验表明,红麻的种植时间为5~7月、红麻的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