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0
本文发展了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认为当代中国环境状况的日趋恶化是与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过程密切相关的。作者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影响环境状况的主要方面与具体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本文认为中国现行的城市扶贫政策具有明显的对策性、应急性特点,缺乏系统设计,各项政策之间衔接性差,有关政策有着目标不清、功能混乱的缺陷,整体而言,扶贫政策创新不足。如...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2
不能把环境问题仅仅看做一个技术性问题 ,应当拓展关于环境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 ,因为环境问题实际上同特定的社会结构与过程有关 ,与人们的行为模式有关。因此 ,研究当代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学海 年份:2003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比较随意,整体水平偏低,难以有效满足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且没有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执行多元化的弹性标准。为此,需要进......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14
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应当在方法论上坚持整体的、历史的、辩证的和实践的分析视角,围绕中国转型社会的运行逻辑,揭示社会与环境互动的复杂机制,深入探讨多样化环境问题形成的...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9
本文认为,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特征。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为: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不仅表......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2
民间组织扶贫 ,就是各类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针对穷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各种救助、开发以及社会服务活动。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1990年代以来 ,各类民间组织一直是中...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社会福利 年份:2003
科学、合理地界定城市贫困,是开展城市扶贫工作的前提。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贫困应当是指发生在城市区域内的各种贫困现象,凡是在城市区域内生活困难的人群,都应该是城市...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份:1997
本文根据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我国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认为从总体上看,公众的环保意识水平偏低;公众的环境资源况颇具特色;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出现明显......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1
本文简略地评析了环境公平概念的提出及其社会学意义 ,指出环境公平的概念正是社会学与环境问题研究的链接点。作者分析了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在国际层次、地区层次和群体层次...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14
从学科角度讲,环境社会学大概有以下三种涵义:一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二是企图颠覆传统社会学甚至广义上包括社会科学的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7
社会救助具有社会照顾、社会规制、助人自助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社会融合等多重目标。对比这些目标,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对象的需求满足程度有限、实施结果出现不...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社会学研究 年份:1999
本文研究了西方环境社会学(主要是美国环境社会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阶段;采用类型学的方法概括分析了20多年来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指出环境社会学的真正主题是“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社......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首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讨论在环境社会学研究中体现出来的一些思想和特点,即环境社会学强调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及其综合性,致力于推动缓解环境问题的社会变革与建设,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友好型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本文集中讨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以及中国社会变迁对于社会学发展的意义。我们认为,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社会整体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个体或小群体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动态的而...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东吴学术 年份:2004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低碳社会是指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一种新的社会整体形态,它在全面反思传统工业社会之技术模式、组织制度、社会结...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世界环境 年份:2004
社会损害突发环境事件的物质损害是清晰可见的,例如对水体、土壤、空气的污染,造成动植物的死亡,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等。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既是物质技术过程,也是...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洪大用,, 来源:科技导报 年份:199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