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沈龙娇,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23
近年来,我国大气臭氧污染呈加剧态势,成为我国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PM10、SO2、NO2和CO平均浓度和超标天数比例较2017年下降,仅O3浓度和超标天数比例不降反升。近地面臭氧对人体健康、动植物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
[会议论文] 作者:沈龙娇,王建民,胡珂,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年份:2013
为了研究颗粒物、气象因子对武汉市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于2013年1月1日~2013年1月31日对武汉市大气能见度、PM2.5、相对湿度、温度、大气压、风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PM2.5对能...
[会议论文] 作者:李蒲,沈龙娇,黄振,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3
通过对武汉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连续观测,分析仪器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结果间的相关性;PM2.5与PM10监测浓度值的比例关系.结论是PM2.5和PM10的手工监测和仪器白动监测之...
[会议论文] 作者:钟章雄, 胡珂, 黄振, 尹婷, 沈龙娇,, 来源: 年份:2004
2012年6月11日,武汉及周边城市出现了长时间大面积灰霾天气,武汉市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实验室监测到PM2.5小时浓度明显上升,峰值浓度达到658μg/m3,6月11至15日日均浓度为261μg...
[会议论文] 作者:黄振, 王建民, 沈龙娇, 尹婷, 钟章雄, 田建军,, 来源: 年份:2004
用武汉市2010-2012年三年来臭氧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臭氧浓度的日、月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武汉市2012-2012年臭氧超...
[会议论文] 作者:沈龙娇,王建民,李蒲,黄振,尹婷,钟章雄,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3
利用大气能见度仪、粒径谱仪、PM2.5监测仪、气象监测仪器对武汉市大气能见度、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气象因素开展监测.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能见度及颗粒物变化特征明显,PM1气溶胶数浓度约占总粒子数的99.7%.PM2.5是造成2013年1月武汉市大气能见度较差的主要原......
[会议论文] 作者:沈龙娇,梁胜文,胡柯,钟章雄,陈怡,郁佳, 来源: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7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光化学烟雾的关键前体物,在O3 和PM2.5 的二次生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大量研究[2-4]表明,城市地区高浓度的臭氧和二次细颗粒物的形成都围绕着VOCs 的光化学过程,加强对VOCs 的研究是控制城市光化学污染和细颗粒物污染的关键环节之一.丙......
[期刊论文] 作者:岳岩裕,沈龙娇,周悦,柳草,张灵,范进进, 来源:气象 年份:2022
利用2019年10月1—30日湖北省及邻近地区的空气质量、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期间和前后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影响.军运会管控期Ⅱ(17—28日)与过去五年(2014—2018年)同期相比颗粒物浓度下降最......
[期刊论文] 作者:沈龙娇, 梁胜文, 吴玉婷, 项萍, 陈安雄, 陈怡,,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8
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武汉市典型居民区对大气中10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以便研究武汉市典型居民区周边VOCs的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武汉......
[期刊论文] 作者:沈龙娇,粱胜文,吴玉婷,项萍,陈安雄,陈怡,,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年份:2018
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武汉市典型居民区对大气中10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以便研究武汉市典型居民区周边VOCs的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
[会议论文] 作者:沈龙娇,胡柯,项萍,郁佳,尹婷,陈安雄,陈怡,刘汉华, 来源:第二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交流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8
针对2018年6月14日至19日武汉市典型臭氧污染过程,选取2个采样点开展连续7天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加密采样分析,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O3、NO2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本次污染...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安雄,胡柯,沈龙娇,钟章雄,段佳鹏,汪羽商,陈文泰,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20
近年来武汉市臭氧污染日益严峻,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瓶颈,弄清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关系是臭氧防控的关键和基础.本研究基于武汉中心城区2018年4—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线...
[期刊论文] 作者:黄树元,唐晓,陈科艺,梁胜文,沈龙娇,王祖武,孔磊,张佩文,王自发,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21
1月是武汉市发生重霾污染最为频繁的月份之一.本文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4年1月与2018年1月武汉PM2.5污染的变化与差异,进而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
[会议论文] 作者:沈龙娇[1]胡柯[1]项萍[2]郁佳[1]尹婷[1]陈安雄[1]陈怡[1]刘汉华[1], 来源:第二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交流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8
针对2018年6月14日至19日武汉市典型臭氧污染过程,选取2个采样点开展连续7天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加密采样分析,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O3、NO2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本次污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