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医学与哲学 年份:2000
恩格尔哈特博士在其代表作《生命伦理学的基础》一书中 ,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 ,即允许原则和行善原则 ,并认为允许原则是主要的 ,贯穿了全书之中。所谓允许原则是指“在一个俗...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2004
天人合一有三种主要含义:神性(命运)之天、德性之天、自然(本然)之天。大量现实材料表明,必须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传承先贤天人合一的智慧,不能走高能耗、高物耗的经...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医学与哲学 年份:1994
孔子的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医德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00020)沈铭贤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正是社会动荡不安、激剧变革的时代。周朝名存实亡,诸侯称雄争霸。目睹这种“礼崩乐坏......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2
在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对立、冲突早已有之,这种争论以及两大思潮在当代逐步相互靠拢、吸收乃至谋求融合的新发展,在我国思想理论界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了...
[期刊论文] 作者:В.Н.Порус, 沈铭贤,, 来源:世界科学 年份:1981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资产阶级科学哲学进化的特点是:从新实证主义的控制中发生了决定性的变革。“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占统治地位的趋势是非实证主义。”类似...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79
从本世纪中期开始,发生了一场空前宏伟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着社会面貌,影响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今天,科学技术革命正在继续蓬...
[会议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 年份:2004
基因伦理的挑战在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基因—生殖、基因—克隆、基因—生态等五个层面展开,大致包括保护基因隐私、防止基因歧视、生殖细胞能否基因治疗,辅助生殖是...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7
1989年初,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曾说:“能不能建立新的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是我们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含义是丰富的、多种多......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自然杂志 年份:1981
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介绍库恩把“革命”这一概念引进科学发展史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显然,这一观点不仅对研究科学史有意义,因为守旧的传统科学观并非仅存在于科学史...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面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向市场经济转型,医学人道主义一方面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又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决不能淡化、弱化.抗击'非典'的斗争,使我们更深切...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世界科学 年份:2004
最近公众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科学进展是悲喜交集的福音,例外很少。我是在20世纪最著名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 Popper)的著作中读到这句话...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生死观牵动最敏感的价值神经 ,广泛渗透到文化的各个领域 ,其变革也受到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不管传统的力量多么巨大 ,在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变革压力下 ,生死观也必定发生变革...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中国医学伦理学 年份:20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并驾齐驱,不断地深刻改变着人类世界的面貌。随着试管婴儿的诞生,器官移植的成功,克隆生物的出现和基因重组成为可能……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6
【正】 1961年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科学史讨论会上,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发表了题为《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的重要讲演。讲演将要结束时,他指名道姓激...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不管伦理如何稳定,如何受到传统的支持,在科技的强大革命力量面前,伦理必须吐故纳新,发生相应的变革。另一方面,不管科技多么强大,多么锐不可挡,它必须受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尊...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83
马克思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点:“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怎样生产,就涉及到科学的物化问题。从手工劳动到生产的机械...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医学与哲学 年份:1998
安乐死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200031)沈铭贤安乐死涉及死亡这一极为敏感的领域,因而也关系到文化的深层底蕴。生死观向来是文化的重要内涵和表现之一。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文关......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7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一些正相反对的命题同样能够得到证明,这就是所谓二律背反。在哲学史上,康德的二律背反是很知名的。虽然,康德想用它来论证自在之物不可知...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医学与哲学 年份:1995
医学的科技定位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也暴露出对人文精神的忽视;医学科学和人才结构的偏狭;中医西医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对医学进行更广阔更深入的......
[期刊论文] 作者:沈铭贤,,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对“李约瑟难题”可以有不同看法,但我们无权加以修改。否定了难题,也就基本否定或消解了李约瑟的贡献。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是当前有关争论的焦点。中国古代有科学,但不能套用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