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 沈曾民,, 来源:新型炭材料 年份:1999
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因其原料来源广且价格低廉、产品收率高且比表面积大而得以迅速发展。以沥青氧化纤维为原料经不同活化工艺制得沥青基活性炭纤维,讨论了不同活化工艺对活性炭......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沈曾民, 来源:合成纤维 年份:2000
沥青基活性碳纤维因其原料便宜且含碳率高、制品比表面积较大而得以迅速发展。分别以沥青不熔化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为原料,经不同活化工艺制得沥青基活性碳纤维。讨论了不同活......
[期刊论文] 作者:沈曾民,张学军,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以通用级沥青氧化纤维为原料经水蒸气活化制得沥青基活性纤维(PACF),讨论了工艺参数对PACF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孔容、孔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ACF的比表面积随着活化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会议论文] 作者:张学军,沈曾民, 来源:第20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议 年份:2006
以沥青基碳纤维为原料,经水蒸气活化制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碳纤维(SBET>2560m2/g).利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所得活性碳纤维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结果表明,水蒸气活化所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碳纤维孔结构仍以微孔为主.......
[期刊论文] 作者:沈曾民,吕亚非, 来源:玻璃钢/复合材料 年份:1989
一、前言 复合材料是指由几种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兼有各种组成材料的特点和优点。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目前人们把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高于6.5×10~6cm、6.5...
[期刊论文] 作者:戈敏,沈曾民, 来源:新型炭材料 年份:2003
以商用乙炔为碳源,镍板为催化剂,含硫化合物为助催化剂,通过气相催化裂解法(VCC)制得了微米级螺旋形炭纤维.通过对影响微螺旋形炭纤维生长因素研究,发现将镍板直立放置于石英...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子芹,沈曾民, 来源:新型炭材料 年份:2000
用Co催化剂催化热分解乙炔制备碳纳米管,考察了工艺参数对碳纳米管收率及其同结构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工艺流程,同时运用TEM、HRTEM及拉曼光谱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生长机理做了初步......
[期刊论文] 作者:王镇平,沈曾民,, 来源:新型碳材料 年份:1989
1989年6月25日-6月30日在美国宾州大学召开了第十九届双年度碳素会议。美国、日本、英国等20个国家派出有关碳素材料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注册登记人数为496名...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安邦,沈曾民, 来源:合成纤维工业 年份:1982
本文着重介绍,在制取碳纤维时,于碳化过程中加入甲烷、盐酸,四氯化碳等热解补强气氛,可大幅度改善碳纤维的强度、柔曲性和表面性能,使碳纤维更适于制造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
[期刊论文] 作者:沈曾民,田艳红, 来源: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2004
研究了PAN基碳纤维浸渍不同硼化物溶液进行高温热处理后(2500℃)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了渗硼处理对碳纤维表面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同时还采用X-ray衍射技...
[期刊论文] 作者:沈曾民,王镇平,, 来源:新型碳材料 年份:1990
我们参加了1989年6月25日至6月30日在美国宾州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召开的第十九届双年度碳会议。现将十九届双年度碳会议简介如下:We participated in the 19th B...
[会议论文] 作者:张学军,李海燕,沈曾民, 来源:第九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以亚甲基蓝溶液为吸附质,研究了不同孔结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活性炭纤维的等温吸附曲线,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对亚甲基蓝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达550mg/g以上。活性炭纤维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
[期刊论文] 作者:赵东林,沈曾民, 来源: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2005
用竖式炉流动法,以二茂铁为催化剂,噻吩为助催化剂,苯为碳源通过催化裂解反应制备了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外径为20-50nm,内径10-30nm,长度50-1000μm.分别以碳纳米管、羰基铁...
[期刊论文] 作者:薛锐生,沈曾民, 来源:炭素技术 年份:2003
以石油渣油为原料,分别添加2%的N110炭黑和2%的二茂铁制备中间相炭微球,考察了这两种添加剂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炭黑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相比,添加...
[期刊论文] 作者:赵东林, 沈曾民,, 来源: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份:2000
炭纤维结构吸波材料是一类多功能复合材料 ,具有承载和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的双重功能 ,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吸波材料 ,炭纤维结构吸波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隐身特性已大...
[期刊论文] 作者:沈曾民,赵东林, 来源:新型炭材料 年份:2001
用竖式炉流动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外径40nm~70nm,内径7nm~10nm,长度50μm~1000μm,呈直线型,用化学镀法在碳纳米管表面镀上了一层均匀的金属镍。碳纳米管吸波涂层在厚度为0.9......
[期刊论文] 作者:薛锐生, 沈曾民,, 来源:炭素技术 年份:2005
以煤沥青和乙酸钴为原料进行热缩聚反应,以吡啶为溶剂,分离制备出大小为20μm左右的中间相碳/Co复合微球,并研究了钴含量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微球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
[期刊论文] 作者:赵东林,沈曾民, 来源: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2003
研究了线圈状和麻花状两种典型螺旋形手征碳纤维以及直线形碳纳米管在8.2~12.4GHz的微波介电特性.螺旋形手征碳纤维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直线形碳纳米管用催化裂解浮游...
[期刊论文] 作者:杨杰,沈曾民,熊涛, 来源:新型炭材料 年份:2003
在苯胺的盐酸溶液中,用过硫酸胺((NH4)2S2O8)作氧化剂,在碳纳米管上原位生成并包覆了聚苯胺,用SEM及TEM观察了包覆前后碳纳米管的结构形态,并对这种材料表面性质及微波电磁参...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军,刘生,沈曾民,, 来源:现代化工 年份:2006
采用不同工艺对离子交换树脂(IER)进行炭化和活化制备球状活性炭(SAC).研究了气相氧化、氢氧化钾浸渍对IER炭化行为及SAC的结构、表面官能团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