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南开学报 年份:2006
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他(它)们的夷夏观具体反映了这一理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3
汉代史学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三大潮流 :注重以天道论人道、探寻历史的变易及其法则和着力阐发大一统思想。这些史学思潮的形成及其演变 ,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三统”历史变...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 年份:2009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六经"亦经亦史的特点,决定了此后经史之间难以割舍的因缘关系;汉代是...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0
本文从哲理角度对司马光历史盛衰论作出思考和再认识。首先 ,司马光从探讨易道阴阳消长之理入手 ,论证人类社会历史呈治乱兴衰交替运动变化 ;其次 ,司马光肯定天地是造物主 ,...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份:2006
认为历史专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关心现实,勤于积累;同时还要考虑论题的价值与原创性,是否有驾驭论题的能力,是否与自己的研究领域相结合以及信息掌握情况等。同时......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11
在促成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中,近代古文经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古文经学家章太炎从历史观入手对今文经学主观主义治史方法和庸俗致用观进行批评,同时重视引述西方各种社会学理...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彭湃(1896—1929)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在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中,竭诚致力于中国农民运动的伟大实践,从抱着“十二分坚决”的决心到民间去...
[会议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 年份:2004
所谓"通经致用",顾名思义,是指通晓经术以求致用。这个"经",是指以"六经"经传为主要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这个"用",其具体内涵即为儒家所说的立德与立功,或者说内圣与外王,...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1
汉代民族关系的特点,是由大一统政权通过制定和推行民族政策来主导着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走向,各少数民族则起着一种互动的作用;作为大一统政权的主体民族——汉族已经形成,在民...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1
在1961年《史学史研究》①创刊以前,由于史学史尚未形成为一门普遍的学科②,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白寿彝先生创办《史学史研究》的最初目的,便...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魏与西晋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南北朝的民族关系则是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表...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通经致用"一直是作为一种中心观念和核心价值被加以标榜和提倡的。"通经致用"有"内圣"与"外王"两条路径,前者主要是指个人的儒家道德修养,后者则是指用...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是指二十四史中有关少数民族历史的撰述,它是二十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记叙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关于二十四史民族史撰述的研究,应该以民族史的编...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0
正统观念是传统史学思想的重要内涵。自汉代以来迄于清代,各时代的史学都普遍重视于对历史王朝正统与否的评判。由于时代特点和政治需要不同,各时代史学的正统观念也有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2
《周易》丰富的思维术,对传统史学的历史思维有着重要影响。《周易》的天、地、人相联系的整体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究天人之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思维,...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4
玄学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思潮,对于这一时期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魏晋玄学背景下,才性之辨自然成为清谈的重要品题,人们重视形象与智慧,追求虚静、玄超的精神境界,反...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周易》的通变思想、邹衍的"五德"说和董仲舒的"三统"说。《周易》的通变思想是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哲理基础,为其解说历史的重要思...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历史以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史学是历史过程的记录者或史书撰写者的主观产物,史学所研究的直接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中国古...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如实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基本精神,而彰显道义则是其一贯理念,"求真"与"求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二重属性,所谓"求道",即是追求历史编纂的道义原则。与"求真"之追...
[期刊论文] 作者:汪高鑫,, 来源:学术界 年份:199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