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3
在动物模型中,近交系小鼠感染利什曼原虫出现截然不同的易感性。决定感染是否自愈的宿主反应虽不清楚,但细胞因子产生的选择性与小鼠感染有关。在大型利什曼原虫易感的BALB/...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1
磷酸脂多糖(LPG)存在于所有利什曼原虫的表面膜,为三重分子结构,由多重磷酸化糖为单位的多聚体通过碳水化合物核心与一酯链相连而构成。杜氏及大型利什曼原虫的酯链部分是一...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2
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体内具有抗利什曼原虫的作用,但其本身却不能直接杀灭利什曼原虫。本文观察了体外TNF激活巨噬细胞(Mφ)后杀灭原虫的能力。rHuTNF(基因重组人肿瘤坏死因...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1
利什曼原虫动基体微环kDNA中可变顺序在不同种和亚种具有差异性,利用此特性制备探针可区分利什曼原虫种,亚种或株。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kDNA,用~(2)P或dUTP-11-digo...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0
诊断内脏利什曼病通常采用骨髓或脾脏活组织检查法,病人十分痛苦,而一些血清学方法如直接凝集法、IFA、ELISA和RIA等虽敏感,但反应较慢。鉴于此,本文作者应用纯化的杜氏利什...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1
已发现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表面具有特异性肝素受体,推测该受体在杜氏利什曼原虫与巨噬细胞间起分子连接作用。本文介绍以实验方法探讨胰蛋白酶处理后原虫表面肝素受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9
本文就重组DNA探针鉴别“旧大陆”(old world)利什曼原虫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recombinant DNA probes to identify Lei...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9
利什曼原虫形成的复合种团感染人和动物可导致多种利什曼疾病,因而本文作者提出应用现代技术可以促进对利什曼抗原性的了解,研究其特性、组成及鉴别可有助于疾病的免疫诊断...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0
自1920年在厄瓜多尔发现首例人体利什曼病以来,相继有不少报道,但仅基于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均认为是巴西利什曼种团。最近用同工酶电泳及单克隆抗体对厄瓜多尔6株...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3
苏丹南部30~40万人现在正面临受利什曼病(亦称黑热病)感染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视其为记史以来最大的时疫之一。据最近非政府组织MSF/Nether-lands的报告称有4万之...
[期刊论文] 作者:杨益,汪俊云,, 来源: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15
钩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是引起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被忽略的热带病之一。钩虫病的检测对控制钩虫病流行至关重要,因此,钩虫病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该...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高春花,,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2017
黑热病曾在我国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流行,经过大规模持续防治,该病在大部分流行区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黑热病的流行因素复杂,目前在我国西部的新疆、甘肃、四川、...
[期刊论文] 作者:丁丹,汪俊云,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12
犬内脏利什曼病由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感染引起,病犬和无症状感染犬是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人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传染源。对犬内脏利什曼病的诊断是控制...
[期刊论文] 作者:洪远东,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2003
现代疫苗大都基于所选定的特定单一分子的靶抗原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但通常这样的分子疫苗免疫原性都较差,急需开发合适的疫苗投递系统投递疫苗抗原以诱导有效的保护性免疫...
[期刊论文] 作者:高春花,汪俊云,, 来源: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6
利什曼原虫专一寄生于宿主的巨噬细胞内,通过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感染巨噬细胞。最近,用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巨噬细胞cDNA微阵列分析所得到的分布图显示,37%的巨噬细胞基因表...
[期刊论文] 作者:洪远东,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2003
利什曼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从可自愈的皮肤溃疡到严重的内脏疾病甚至死亡.哺乳动物巨噬细胞是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主要宿主细胞,然而巨噬细胞同时也是免疫效应细...
[期刊论文] 作者:高春花,汪俊云, 来源: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5
利什曼原虫具有独特的线粒体一动基体,动基体含有巨大网状DNA(动基体DNA).动基体DNA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已广泛用于利什曼原虫虫种的鉴别和利什曼病的临床诊断.该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洪远东,汪俊云,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2004
趋化因子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8~10kDa)趋化细胞因子。依照N端最先出现的两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排列方式的不同,趋化因子可分成两大类:CXC和CC。在CXC亚类两个半胱氨酸问插入了另...
[期刊论文] 作者:王勇,汪俊云, 来源: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6
利什曼原虫虫种复杂,致多种形式的利什曼病,且其媒介也具多样性,正确鉴定利什曼原虫对及时治疗和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同工酶酶谱分析、单克隆抗体、核型分析、核酸杂交、基因测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微......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俊云,高春花, 来源: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9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发展快速而又准确的诊断技术是治疗和控制该病的关键之一.随着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黑热病的诊断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相应地我国黑热病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