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江涛,江天久,,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2008
采用浓度系列为0.04、0.07、0.10、0.15、0.20、0.25、0.30、0.40、0.50、0.70、1.0 mol/L的HCl和HAc溶液作为提取液,分别取10 mL提取液与10 g栉孔扇贝性腺混合,在沸水浴中加...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 江涛,,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2007
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产于大连、深圳、广西北海和福建厦门海域的贝类进行麻痹性贝毒检测,选取部分有毒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毒素成分分析。小白...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 牛涛,, 来源:生态环境 年份:2005
重金属的免疫学检测是一种新型的重金属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省时、省力、费用低廉、便于携带、易于操作等优点,能用于重金属污染物的现场快速检测和常规检测,这...
[期刊论文] 作者:杞桑,江天久,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1995
夜光虫(Noctilucascintillans)可认为尚残留自养性质的低等异养生物,又可视为向异养出进化的自养生物.其恰切的分类位置,似值得进一步研究.在一些文献中,Noctilucascintillans亦有人......
[期刊论文] 作者:胡蓉,江天久, 来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2013
为了研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在我国海南岛近岸海域中的贝类分布,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的文昌、澄迈、洋浦、陵水等5个采样点采集...
[期刊论文] 作者:王朝晖,江天久,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1999
研究了水网藻在天然水体水样中的生长及对氮磷(N,P)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在富营养化水及重营养化的湖水水样中均生长良好;富营养化水库及重营养化湖水经水网藻处理2d,4d、6d后,对氨氮,总......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牛涛, 来源:生态环境 年份:2006
为探讨将近江牡蛎(Crassosttea rivularis)抗氧化酶防御体系参数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指标可行性,文章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这三种重金属暴露对近江牡蛎(C.riwdaris)鳃和消化......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杞桑, 来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危蔚,江天久, 来源: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球形棕囊藻香港株、球形棕囊藻汕头株对四日龄卤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的HK株藻液对卤虫24h的半致死浓度约为0.2935×106cell/mL.对数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冷科明,江天久, 来源:生态科学 年份:2004
本文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综合分析了赤潮发生的特征,可归纳为5点: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两......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牛涛, 来源:生态环境 年份:2004
为探讨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抗氧化酶防御体系参数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生物监测指标可行性,文章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这三种重金属暴露对近江牡蛎(C. rivularis)...
[会议论文] 作者:冷科明,江天久, 来源: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根据深圳海域1981~2002年发生的93起赤潮记录,分析了深圳海域赤潮发生的3点特征:①深圳海域的赤潮多发区位于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湾,其中大鹏湾的盐田水域、大亚湾西部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徐轶肖,,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200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枝角类蒙古裸腹蟤(Moina mongolica)对有毒赤潮生物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结果表明,单一饵料试验中,蒙古裸腹蟤摄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数...
[期刊论文] 作者:吴霓,江天久,江涛,,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20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离和分析了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甲醇粗提物,通过对比不同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度和梯度洗脱方式,初步建立了分析其溶血毒素的HPLC方法。结......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尹伊伟,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2000
根据Oshima建立的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对广东大亚湾不同时期的华贵栉孔扇贝(Chalmys nobilis)和悲翠贻贝(Perrna viridis)消化腺所含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贝类消化腺所含的PSP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徐轶肖,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2006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1-25℃,最适N、P浓度分别为882-1......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尹伊伟, 来源: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份:2000
目的:研究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PSP)成分特征,探讨局部海域内贝毒素与藻毒素间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深圳大亚湾两个贝类养殖区的华贵栉孔扇贝(Chalmys nobili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所含的麻痹......
[期刊论文] 作者:江天久,徐轶肖, 来源:海洋学报 年份:2006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是目前已知的赤潮生物毒素中,发生次数最频繁、对人类影响最严重的一种.以往的监测数据表明,PSP可以沿食物网进行传递、积累和...
[期刊论文] 作者:徐轶肖,江天久,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06
首次采用枝角类作为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海洋食物链传递的媒介,实验研究了PSP从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经枝角类蒙古裸腹溞(Mo...
[期刊论文] 作者:何家菀,江天久,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1999
于1997年11月,在广东省汕头地区饶平县海面采集棕囊藻,采用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形态特征与毒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藻具有两处不同的藻体形态:一种是不运动的球形群体,外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