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毛仲君,汪清,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4
文章简要阐述了分叉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给出了飞机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一模型飞机为例,阐述了应用分叉理论进行飞机偏离特性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何开锋,毛仲君,汪清,陈海,, 来源:空气动力学学报 年份:2017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缩比模型验证机飞行试验及其应用情况,总结了模型飞行试验的四大研究领域:气动布局演示验证、气动力飞行试验、危险边界飞行试验、新概念新技术演示验证试验...
[期刊论文] 作者:汪清,何开锋,钱炜祺,毛仲君, 来源:航空学报 年份:2004
准确的气动力模型是大攻角机动仿真与控制等飞行动力学问题研究的基础.针对纵向运动建立的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微分方程模型扩展应用于一般空间运动形式,在分析大攻角非定常流...
[期刊论文] 作者:汪清,毛仲君,何开锋,钱炜祺, 来源:弹道学报 年份:2005
应用分叉理论研究了某姿控导弹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给出了导弹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导弹开环和闭环纵向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沿某典型弹道对该导弹的全局非线...
[期刊论文] 作者:杨帅,黄平,毛仲君,张利辉,黄少林,,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2016
设计了一种风标式迎角侧滑角传感器,以满足模型飞行试验中大迎角飞行状态下迎角侧滑角的测量需求。首先对比分析了压差比式传感器与风标式传感器的优缺点,并结合试验需求,选...
[期刊论文] 作者:何开锋,刘刚,张利辉,毛仲君,,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年份:2016
模型飞行试验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带动力自主控制航空器模型飞行试验正逐步成为新型飞机研发中低成本、低风险的一种空气动力学关键技术研究及气动布局...
[期刊论文] 作者:何开锋, 刘刚, 毛仲君, 汪清, 贾涛, 章胜,, 来源:空气动力学学报 年份:2020
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战斗机在近距空战中能够取得快速占位、先敌瞄准、有效规避攻击的战术优势,是先进战斗机的标志性性能要求。模型飞行试验技术作为空气动力学研究三大手...
[期刊论文] 作者:欧朝,杨胜荣,毛仲君,肖涵山,张利辉,, 来源:液压与气动 年份:2015
起落架的正常工作是整个飞机安全的保障,根据某型模型飞机起落架收放和刹车功能要求,设计了一套微小型液压控制系统。对该起落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设计要求、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川, 毛仲君, 汪华松, 贾涛, 孟德虹, 黄勇,, 来源:航空工程进展 年份:2019
随着导弹发射车、重型装甲车、智能无人集群等重型物资装备的远程快速投送需求剧增,以及隐身战机、远距空空弹、防区外自主武器等穿透性打击能力的逐渐成熟,现有常规大型军用...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川, 叶德章, 毛仲君, 周铸, 黄勇, 洪俊武,, 来源:飞航导弹 年份:2004
近年来,美国在海外军事基地、先进作战理念以及空中装备发展上持续投入大量经费,且相关装备发展迅速。分别从美海外军事基地规模、先进作战理念以及空中装备发展三个方面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毛仲君,刘瑞,徐海航,何炬恒,周毅东,杨小川, 来源:飞航导弹 年份:2021
随着紧凑型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及能力的不断发展,垂直起降类无人机的创新探索备受瞩目.作为新型多旋翼布局无人机的典型代表,介绍了美国Reference Technology公司垂直起降无人...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川,叶德章,毛仲君,周铸,黄勇,洪俊武, 来源:飞航导弹 年份:2019
[会议论文] 作者:杨小川,毛仲君,孟德虹,洪俊武,刘瑞,杨旭东,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年份:2020
目前低速航空飞行器多采用螺旋桨作为推进装置,相关设计方法和分析软件成熟,而采用低速涵道风扇的推进装置相对较少且相关研究缺乏,但低速涵道风扇动力对于特殊环境应用的垂直起降等有人/无人飞行器意义重大[1]。基于自主研发的大型"亚跨超CFD软件平台"(TRIP3.0)[......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川, 罗巍, 何炬恒, 魏建烽, 毛仲君, 汪华松,, 来源:飞航导弹 年份:2004
对美国MartinUAV公司的非航母舰载小型垂直起降V-Bat无人机进行了剖析。针对国外非航母舰载类无人机发展情况,从中小型垂直起降类固定翼无人机的装备需求、重油活塞发动机、...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川,毛仲君,姜久龙,刘瑞,丁智坚,徐明兴, 来源:飞航导弹 年份:2021
分析了美军二战以来的作战概念和武器装备,梳理了其发展的4个主要阶段,包括核技术优势阶段、非对称技术优势阶段、信息技术优势阶段和颠覆性技术优势阶段,认为其发展趋势仍向...
[期刊论文] 作者:杨小川,张思远,魏建烽,杜远红,刘瑞,毛仲君, 来源:飞航导弹 年份:2021
面对新一代隐身战斗机为代表的先进隐身平台的空中威胁,自2006年以来美国持续开展第五代航空靶机研究工作,重点实现先进空对空、面对空等导弹对高隐身高机动空中目标的毁伤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