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 来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份:2011
为探讨新型防霉剂CM-1在丝织品保护中的效果,通过抑菌活性和模拟环境加速老化实验,检验了其用于丝织品保护中的生物活性,皿内抑菌实验表明防霉剂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且具广谱性...
[学位论文] 作者:武望婷,,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07
本文以芳酰腙类有机小分子为主要配体,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分析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首次合成了3种芳酰腙有机配体及四个系列49种单核和双核稀土、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2012
霉菌对人和文物都会产生危害,易使人感染到传染性疾病,对文物特别是有机质文物的影响尤为严重,使文物粘连腐烂分解,产生霉斑,影响文物品质。治病需先知因,为了使防霉工作做到...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4
本文以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和土豆淀粉为对象,对其粘性与糊化性质和陈化时间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糊化性质知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最高,土豆淀粉和红薯淀粉相当。达到......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 来源:首都博物馆论丛 年份:2013
本文介绍了快速粘度分析仪(RVA)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是一种连续记录式旋转粘度计,具有加热、冷却和可改变剪切力的能力。能以可控制的方式迅速加热、冷却和搅拌试样,不受人为因...
[期刊论文] 作者:彭淼淼,武望婷,,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6
文章基于书画鉴定的角度,对印泥的起源、演变和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梳理印泥的发展历程,探寻印泥作为书画鉴定的手段,该如何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武望婷,彭淼淼,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年份:2016
利用高光谱技术的优势进行画作信息的提取及分析,既克服了传统画作信息调查分析的诸如工作量大、误差大和人为因素多等缺点,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又弥补了多光谱技术中离散...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闫丽,, 来源: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2009
一、引言在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无损或取样量微小的仪器来检测文物的质地,为文物修复、保护提供依据和指导,以便于采用合适的材料进行保护和修复。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闫丽,武望婷,, 来源: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200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之一,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我国已出土的丝织物文物数量浩大、种类繁多,已出土的丝织物是研究我国纺织、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史等...
[期刊论文] 作者:闫丽,武望婷,, 来源: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2009
一、前言古代丝织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物的清洗处理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出土丝织文物长期埋藏在地下,由于尸体腐烂、棺墓中棺液的浸泡以及泥土...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何海平,, 来源: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年份:2014
以砌古城墙用的黏结剂之一糯米粉为原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糊化淀粉,研究不同浓度、搅拌速率、搅拌时间和最高温度对糊化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最低黏...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何海平,, 来源: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年份:2012
前言空气微生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自1861年巴斯德首次获取空气微生物、1881年柯赫用沉降法(平皿暴露)测定其含量至今已近150年的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会议论文] 作者:武望婷,何海平, 来源:全国第十一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本文以在首都博物馆内空气及展厅参展文物为样本来源,对其中含有的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用以提供博物馆内空气质量及文物保护保存依据.分离纯化出50株真菌,重点分析了其中5株...
[会议论文] 作者:武望婷,何海平, 来源:全国第十二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空气微生物的浓度和种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空气的质量,博物馆是文物存放的主要场所,了解馆内空气污染现状,对于保护文物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讨论了空气微生物细菌和真...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史启祯, 来源: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1,10-菲啉(C12H8N2,简称phen)与N d(NO3)3.4H2O反应,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N d(C10H9N2O4)(C10H8N2O4)(H2O)3]2.phen....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何秋菊,闫丽,, 来源: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2008
一、霉菌的产生及危害性有害微生物中的霉菌又称为丝状真菌,具有分布广、繁殖快、适应性强且易变异等特点~①,是导致很多文物损毁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质文物(如纺织品、纸质...
[期刊论文] 作者:武望婷, 杨锐, 何水样, 史启祯, 来源: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1,10-菲啰啉(C12H8N2,简称phen)与Nd(NO3)3·4H2O反应,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Nd(C10H9N2O4)(C10H8N2O4)(H2O)3]2&...
[会议论文] 作者:武望婷,闫丽,马燕,任静怡, 来源: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4
中国是最早用淀粉作为黏合材料的国家之一,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小麦淀粉和糯米粉,两者的用途不一,两者使用全凭师傅经验.为了在制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方便交流,本文以两者为原...
[会议论文] 作者:刘峰,武望婷,王刘杰,何水样, 来源: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8
本文报道了两个新的超分子配合物Nd(H2L)(HL)·0.5bipy·6H2O和Dy(H2L)(HL)·0.5bipy·5H2O的晶体结构(H3L为N-(2-异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的简写),初步探讨了配合物与CT-...
[会议论文] 作者:刘峰,武望婷,王刘杰,何水样, 来源: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8
本文报道了两个新的超分子配合物Nd(H2L)(HL)·0.5bipy·6H2O和Dy(H2L)(HL)·0.5bipy·5H2O的晶体结构(H3L为N-(2-异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的简写),初步探讨了配合物与CT-...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