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12
随着我国介入治疗技术和介入学科的发展,有关介入治疗技术的专著已有不少,可是涉及介入护理学的专著却寥寥无已。前段时间我有幸读了一部科学出版社刚出版发行的介入护理...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5
为促进血管狭窄和(或)闭塞性病变(vascular stricture orocclusion lesions,VSOL)的介入治疗在我国持续稳步发展,笔者通过对国内权威的《中华放射学杂志》1980-2004年25年间...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8
经导管动脉灌注和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and embolization,TAI&TAE)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也是我国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技术。时至今日TAI/TAE历经20余年...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5
认真阅读一文[刊于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5):428-430]之后,有2点不同的看法,愿与该文作者商榷.①该文对3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8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HACE)目前已广泛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治疗。THACE的严重并发症虽不常见(0%~5%),但其预后一般较差、病死率高。因此,充分了解适应证的选...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年份:1997
作者对管腔内支架(ES)的研制开发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涉及:①自扩式、球囊扩张式和热记忆式等三类ES的作用机制。②物理特性,包括ES金属表面和其展开表面比率、扩张率、箍力......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份:2001
目的 :估测诊断性成像技术和设备 (CT、DSA和MRI)在下一世纪的发展趋势和实用价值 ,指导其引进。方法 :通过近期文献复习 ,先了解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成像 (MR...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13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技术日益增多,除了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外,各种经皮穿刺肿瘤的理化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非血管内治疗技术相继被...
[会议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 年份:2004
肝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肝转移瘤(MHC),其中晚期病例常采用 TACE 治疗。术后多数病例出现的栓塞综合征,经对症治疗皆可缓解或恢复。术后严重并发症较...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7
目前,我国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推广普及达县级医院,医、技、护从业人员日益壮大;专业学会、学科和专业期刊的建设已有很大发展,近些年来也相继出版......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年份:2000
经股动脉植入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ESG)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SGE)目前已被公认为一微创、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不宜外科手术修复的肾下腹主动脉瘤病人。本文详细介绍......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1996
自1969年Dotter首次成功的动物实验报道以来,内支架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类型和结构等已有不断改进更新,临床应用也从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再通扩大到非血管(如食管、胆道、气...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2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的研究范畴已扩展到血液--血管流变特性的研究.正常情况下,血管内流动血液的流变特性不但取决于血管的几何学特性(如管径、形态)、机械学特性(如弹...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9
近年来,我国的介入治疗技术飞速发展,已经不仅限于介入放射学科,其他临床科室(心内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和消化内科等)也相继开展了此项新技术,并在其专业学科领域中取得......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3
介入性操作诊疗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处理,包括以下内容:围手术期内造影室、导管室的室内环境和空气、医疗设备和器材以及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消毒、灭菌;在此期间所需作...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年份:2003
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SG)和人造血管内支架复合体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 ESGE)是主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的一次突破性...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07
目前,“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已被公认为与“内科学”、“外科学”并列的三大临床学科之一。具有微创性和靶向性等特点的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临床已广泛用于治......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份:2010
去年岁末至今2个月余内,有幸通读了新近出版的、吕维富教授主编的之后,深感此书与我曾读过的其他介人专著迥然不同,它是集介入、影像和临床知识三者于一体的一部巨著....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墉,, 来源: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 年份:2008
近年来,管腔内支架治疗术已被广泛用于血管狭窄性病变和瘤状扩张性病变(动脉瘤)的治疗,包括管腔内金属/合金支架(EMS)置放术和覆膜EMS(或stent-graft)的腔内隔绝术。有关血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