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7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康迳,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00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除了主穗粒数的加性与环境互作和二次枝梗数......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康迳,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1999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灿粳杂交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个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既由基因型控制也受环......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康迳,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1999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籼粳杂交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 个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既由基因型控制也受环境( 年......
[期刊论文] 作者:邱生荣,梁康迳,,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休闲农场的城郊积聚趋势加速了整个产业的竞争,提升农场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以福州市为例,通过《海峡消费报》的支持,对福州市城郊主要休闲农场进行问卷调查,...
[期刊论文] 作者:邱生荣, 梁康迳,, 来源:统计与决策 年份:2014
闲置农地的多功能开发能实现农地效益的提升,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休闲农业符合解决人地矛盾和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鉴于此,文章选取白沙湾休闲农场闲置农地的开发带来的效...
[期刊论文] 作者:刘贤生,梁康迳,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9
通过对籼型中晚杂交稻若干性状的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穗长,各参试组合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均较好的有:汕优223、特优127、特优737。......
[期刊论文] 作者:姚文辉,梁康迳,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1998
本文分析了我国南方稻区不同的代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23个早籼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早籼品种更替中,单株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提高;生育期延长,植株增高;单株......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乃元,梁康迳,, 来源:福建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3
不同授粉方式的作物其育性基因型的整体分布不同是选育不育系不同途径的主要原因:白花授粉作物的自交导致基因同质化。其育性核基因型和胞质基因型演化成各种异质性的群体;异...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康迳,王乃元, 来源:福建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0
以黑染花粉率辅以稻株形态观察作为鉴定育性的指标,对野败胞质杂交籼稻的5个恢复系进行恢复基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IR_(24),IR_(30),圭630,印尼矮禾,泰引1号均具有2对独立主...
[期刊论文] 作者:陈振洛,梁康迳,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7
为筛选适合永春县作早稻栽培的接班组合,1996年以福建农大选育的中,晚熟新组合汕(特)优669为试材,以常规组合特优63为对照,分别考察各组合单株主茎叶片出生期,每丛分蘖消长与成穗率、生育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雪仁,梁康迳, 来源:福建稻麦科技 年份:2000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7个穗部性状均以显性效应为主,正向和负向的杂种优势随杂交组合而异。IR66158-37、IR65600-85、明恢63和R669等4个亲本可以明显改良杂种......
[期刊论文] 作者:郑燕,王小明,梁康迳,,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11
采取多亲本复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本实验室育成了一个平均穗长达46cm、平均千粒重达70g的长穗大粒籼稻特异种质LPBG08。为研究该特异种质的遗传基础,我们以LPBG08与短穗小粒...
[期刊论文] 作者:邱生荣,梁康迳, 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年份:2018
[目的]根据闽侯县农用地闲置情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情况,深入分析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发展水平。[方法]建立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康迳,王雪仁,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剑叶面积(FLA)、倒二叶面积(2LA)、倒三叶面积(3LA)和比叶重(SLW)的2a资料。结果表明,这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显性......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康迳,杨仁崔,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6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法,研究了在广亲和品种参与下,水稻2个亚种间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6个世代群体9个数量性状的世代均数、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除结实率为负向杂种优势且......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康迳,王雪仁, 来源: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改正 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水稻茎秆性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水稻茎秆抗倒性的5个性状(秆长、茎粗、茎基抗折力、秆......
[期刊论文] 作者:杨仁崔,梁康迳, 来源:福建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3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5460S同它的等基因可育系5460,原始亲丁IR54以及4个具研究标记性状的品种杂交,全部组合的正反交杂种F1都表现可育,证明5460S温敏不育是一隐性性状,5460S同5460杂交的F2,B1F1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率......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康迳,林文雄, 来源:福建农业学报 年份:2000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茎秆抗倒性均受到基因加性、显性、加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雪仁,梁康迳, 来源:种子 年份:2001
对IRRI 25个新株型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与10个茎秆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颖花数与第1、2、4节间长、茎粗、秆型指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这...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乃元,梁康迳,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1999
福建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以改良IR24的抗病性和提早生育期为主要目标,采用IR50与IR24杂交,再用IR24回交的方法育成新恢复系早恢89,与珍汕97A配组成高产、抗病、优质的杂交稻新组合汕优89。1993和1994年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