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庆利,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20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翻滚,新的历史教材在课 程结构、功能与内容等方面和原来相比均有了变化,这场变革 使得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 方法的创新...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庆利, 来源:速读·下旬 年份:2021
◆摘 要: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培养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能帮助他们理清历史事件脉络,增强历史时空感,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下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玲玲,梁庆利, 来源: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章主要讨论在正方形网格上二阶双曲方程的非协调旋转Q1元逼近.在不需要Ritz投影及任何修正格式情况下,利用该单元的特殊性质, 得到了相应的超逼近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庆利,张亚东, 来源:河南科学 年份:2008
利用积分恒等式和插值后处理技术,对具有Dirchlet边值问题的二阶双曲方程,采用一阶Raviart-Thomas混合有限元,得到了整体超收敛,并给出了后验误差估计。其收敛于精确解的速度由二......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庆利,张亚,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本文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初中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的三个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种相应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庆利,黄堃, 来源:河南科学 年份:2008
讨论了双曲积分微分方程的P1-非协调元逼近,在不需要Ritz投影及任何修正格式情况下,利用该单元的特殊性质,导出了其收敛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苗宝军, 梁庆利,,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依据解析几何课程特点和大学生思维的特点,提出解析几何课堂中以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开拓思维的方法,阐述课堂教学技巧,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其思维能力和教学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杜跃鹏,梁庆利,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利用各向异性插值基本定理,证明了Lagrangian型二次三角形单元的插值算子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从而该单元可应用于具有各向异性特征的实际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苗宝军,梁庆利,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利用反应扩散方程研究具有响应函数的种群动力学捕食模型已成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利用拓扑度理论、指数理论、椭圆方程估计理论和极值原理研...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凌,梁庆利,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8
提出了求非线性方程简单分歧点的一种新的预估-校正法.该法采用Seydel方法的第一步做预估,其次在与其正交方向上用Newton迭代法进行校正,数值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论文] 作者:苗宝军,梁庆利,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章利用扩展的(G'/G)-展开法,借助齐次平衡方法的思想原则,结合数学软件Maple环境中的Ep-silon软件包对非线性代数方程组进行计算,获得了广义Nizhnik-Novikov-Veselov(简称NNV)系...
[期刊论文] 作者:王芬玲,梁庆利,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8
主要讨论在正方形网格上抛物积分微分方程的旋转Q1非协调元的超逼近性,在不需要Ritz-Voherra投影及任何修正格式情况下.利用该单元的特殊性质,得到了相应的超逼近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苗宝军,梁庆利,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年份:2012
本文以新升本院校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为背景,简述讲授法和探究法的优缺点。以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说明,恰当灵活运用探究法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
[期刊论文] 作者:梁庆利,王芬玲,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9
讨论了基于非协调元-类Wilson元的区域分解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收敛性分析.由于类Wilson元对任意四边形剖分收敛,区域分裂线可以是任意的折线,因此扩充了该分解法的应用范围....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峰,梁庆利,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年份:2008
研究了二阶双曲方程的P1-非协调元的收敛性,利用该单元的特殊性质,并通过新的技巧,给出了相应的误差估计....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秀花 陈伟娜 梁庆利 宋永志,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重要的特征。”然而,面对数学新教材,部分老师仍热衷于教固定化了的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方法,以至于学生对不少知识处于“知其之所在,不知其之所来,更不知之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