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反思工业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唤起人对自然的具有诗性的乡愁意蕴的人文情怀,在价值理念上超越对自然在满足人的自然生命意义上的纯粹物质功利的工具价值运思,从人文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4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人的存在呈现出一种"孤离化"的状况,它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文化、人与自我的四重疏离化倾向.存在的孤离有其内在的机缘,表明人性的分裂和...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05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进程中。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哲学理论和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是认识和把握这一进程的两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对这种分析框架的分析,正是...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8
文章在生存哲学的思域中,把人的生存理解为由人的对象性生存活动所建构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文化、人与自我这四重关系构成的生存空间以及由这四重关系展开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年份:2004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 ,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具有有别于常态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规范和描述对于我们分...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9
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现代观念,在“中西古今”的视域融合中,蕴涵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问题和思想光谱,展开中国现代观念演变的种种聚讼,涵化出中国现代观念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1
本文试图在一种两极张力的思维框架中来检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问题。这既突出了哲学反思的"问题意识",又开显出哲学的"后思"之本性,同时,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在思想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性的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现代性的建构,哲学在审视与观照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同时经历了自身思想的流变。对这一思...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从长时段的文化历史视域来观照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是一个与中国追求现代化历史实践过程相伴而生的由文化蒙昧走向文化自觉、由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并在文化自觉自...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理论学习月刊 年份:1994
略述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林默彪本世纪初以来,西方政治学在社会需要和科学进步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社会科学中引人瞩目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7
文章以福建长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经验范本,试图通过对长汀实践经验的研究和逻辑的推衍,在宏观层面上来回应一个康德式的设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3
人文话题在中西方具有不同的出场语境和内涵.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人文反思具有不同的视界和立场.必须对人文话题的不同语境和内涵进行比较、分辨和梳理.对转型时期的人文反...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3
文化建设要有一种宏观的哲学意识,它包括鲜明的时代实践意识、深沉的文化历史意识、宽广的开放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形成文化建设的一种纵横相交的基本观念,使我们能够...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本文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由相对应的几组关系构成解释张力:关系、过程和形态,历史与逻辑,整体与部分,客观性与主观性,真理与价值,问题与主......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4
本文是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析框架问题。认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存在着主观性与客观性、真理与价值、问题与主义、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多重的两极之间的解释张力,这为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被诠释的提供了有......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具有解释学意境的文化历史现象,涵蕴着中国社会20世纪以来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实践和文化历史内涵."中国化"所内蕴的本质关系--马克思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6
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熟为人知,而文化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则鲜有人问。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哲学意蕴的前提性的元问题。本文从存在、历史和价值三个向度上给出文化作为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1
思想道德建设关键不在于我们提出高尚的道德原则和如何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在于必须对道德的现实与道德建设的方式进行深刻的检视与反思,并把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结合起来寻找...
[期刊论文] 作者:林默彪,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