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4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子赓,林和茂,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3
由于所有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志都是穿时的,建议在区域层型剖面中以“最佳物理参考点(golden spike)”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规则,并以放射性测年资料和已经验证的古地磁转换...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子赓,林和茂,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1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子赓,林和茂,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8
末次间冰期高海面时期,在南黄海QC2孔发现了介形类化群中“环北 极种”为其优势种,组合中数量最多的是Sarsicytherideabradii,其中现代分布范围在我国浅海区十分狭窄,集中在北黄海冷水团控制区,冷水种在整......
[期刊论文] 作者:殷鸿福,林和茂,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1979
石千峰群以往被认为是一套陆相红层,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广,自下而上分为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其地质时代多年来众说不一,主要有晚二叠世、二叠—三叠纪和早三叠世三...
[期刊论文] 作者:徐钦琦,林和茂,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3
自中更新世以来(在过去的73万年内),中国东部地区曾发生过六次海侵。如果考察该期间全球各地各季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那么上述六次海侵的时期恰好都是全球所获得的、北半球冬...
[期刊论文] 作者:林和茂,朱雄华,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86
目前,我国沿海和陆架区所钻遇的新生代“海相层”,大多为滨海-近岸浅海或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了恢复这些地层的沉积环境,必须对现代滨海-近岸浅海或海陆过渡相中的各种沉积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林和茂,朱雄华,, 来源: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年份:1988
生物化石是确定古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之一。第四纪以来的微古化石群与现代微体生物群较为相近。因此,深入开展现代近岸浅海及沿岸滨海各种环境中微体生物分布规律的研究,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张光威,杨子赓,林和茂,王圣洁, 来源:海洋地质动态 年份:1996
泥河湾盆地中部的钱家沙洼洞沟剖面揭露了晚上新世-早更新世(2.90-1.51MaB.P.)的连续沉积,通过对年代地层学、沉积旋回、介形类组合以及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表明晚上新世沉积环境以浅湖和河流交......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子赓,林和茂,王圣洁,李绍全,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8
末次间冰期高海面时期(75~128kaB.P.),在南黄海QC2孔发现了介形类化石群中“环北极种”为其优势种,组合中数量最多的是Sarsicytherideabradi,其现代分布范围在我国浅海区十分狭窄,集中在北黄海冷水团控制区,冷水种在整个......
[期刊论文] 作者:王圣洁,杨子赓,林和茂,张光威,任炽刚,戴中宁, 来源: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份:1996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s of stable isotopes and trace elements in ostracode shells is animportant way to reconstruct lacustrine paleoenvironment. In these stu...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