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488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2015
湖,巷,塔,是冯巍作品最主要的题材,在我看来,这些题材对冯巍来说不仅具有地域性的意义,更有不同寻常的心灵的意义。斑驳的色彩,静谧的天空,悠远的湖光塔色,坊巷人家,在冯...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10
我印象中第一次与陈文令见面是在厦门的一家茶馆。在座的有著名油画家徐里等人,时间大约已过去七、八年。那时的陈文令还不像今天这样如日中天.瘦高的个儿,驾着一副黑色眼镜。说......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11
吴秉钧是一位不事张扬但却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上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能以自己的语言和面貌跳脱出来,作品讲究笔墨,追求意蕴,...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只有诗人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育出百合花来。我觉得这句话同样也适合于一部分坚韧执着且勇往直前的艺术家,比如沈克...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进行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4
应著名画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东平先生之邀,在他的画室观看了他最新完成的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新闻发布中心"创作的巨幅金碧青绿山水力作《长...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3
一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似乎有些另类的名称:“长城脚下的公社(commune by the Great Wall),它位于北京八达岭水关长城,原名为“亚洲建筑师走廊”,占地面积为8平方公...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2
关注九十年代中国油画,特别是关注新生代油画家的人,都不会省略掉夏俊娜这个名字。因为夏俊娜已经成了一个品牌,她是近年来在各种艺术拍卖中屡创佳绩、价格飙升的青年女...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0
一冷冰川这个很有意思的名字是与那些充满灵性、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线条细密、情景奇特的黑白画联系在一起的。多年前,我就开始在品位极高的《读书》、《读者》杂志上注...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0
从严格的意义而言,陈丹青是一位十分怀旧,全身充满了古典艺术气质的贵族,他总是活在自己的精神状态里面,总是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对生活着的世界的关照,并且时不时对记...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6
...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0
方力钧在美术界的影响显然是重磅级的,这并不是夸大其辞。有例为证:具有广泛影响、特别在知识界炙手可热的《三联生活周刊》在世纪末评出25位时代人物,方力钧居然榜上有...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5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晓伟教授近期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举办了个人油画展,据说很是轰动。虽然我也刚从美国回来,但却与他的画展擦肩而过。他回国后我们曾有过几次深入...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10
由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主持的李晓伟个人作品展《再关系》即将在上海多伦美术馆开幕,我有幸提早和系统地观摩了李晓伟的所有新作。这些以武器与口红为...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翁振新先生是一位可以称得上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水墨人物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深沉的精神追求,又有独特的审......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艺术·生活 年份:2001
与上海这座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身份相符合,2000年上海双年展在改建后的上海美术馆举行,标志着上海乃至中国以更加宽容的姿态和更加开阔的视野在艺术的平...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9
“将世界引进湄洲港,将湄洲港引向世界”,这是陈汉杰最常说的一句话.在陈汉杰眼里,来的都是客人,主人就要表现得彬彬有礼.对一艘艘大型船只来说,引航员就是“客人”要见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4
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福柯认为,在一个非人格化的陌生的都市空间里,人们的交往已经丧失了传统社会的地缘与血缘纽带,而按照一种新的规则进行.这种新规则,不再是寻找共同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公翔,
来源:公务员文萃 年份:2019
潘惊石,福建罗源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寿山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城市学院客座教授。鞍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擅长寿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