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93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5
将王小波与贾平凹这两个似乎并不靠谱的作家链接在一起,着眼的是其“浪漫/自由”(王小波)或“独行”(贾平凹曾被称为中国文坛的“独行侠”)的为人、为文的品性上。更准确地说,这种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1
面对着百年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承担了在"现代性"境遇中引领人们"归家"的创作使命,呈现出漂泊——寻找——皈依或逃离的叙事范型并从中展示出海德格......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在文学中国,"乡土"是文学叙事的永恒话题,与其时主流文学的"乡土"叙事意在拆解和批判不同,京派作家则在母语写作这一体现生命存在意义的行为中重构"乡土"叙事的逻辑,"乡土"这...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表明其创作出现了有意识的转向,他的小说实现了从"政治"和"性爱"这两个基本维度进入文学、探索人性的创作构架;在此意义上,《爱历元年》既是"情爱之书"...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4
复仇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 ,也是以超常态的、极端性方式为特征的人类自然法则的体现。在西方叙事文学中以复仇为取向的创作形成了具有某种恒久意义和特定价值的母题显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1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世纪性思潮已被学界所初识。借助阿多尔诺的"否定辩证法"观之,50—70年代中国文学其实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反证式形态。这种反证式形态首先体...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求索 年份:2015
曹禺早期曾受存在主义影响并创作了象征剧《雷雨》。《雷雨》的"存在"之"思(诗)"首先呈现为生命"苦闷的象征",作者从"情欲"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04
西方流浪汉小说与中国当代流浪汉小说既是相同的创作类型又是两种艺术呈现方式。本文先从母题择取、结构形态和叙述图式等方面论述了这两种流浪汉小说的共通性的艺术因素 ,又...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10
川端康成及其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影响性关系,而川端康成式忧悒或东方化忧郁是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构成点。川端康成式忧悒与20世纪中国忧悒类文学的相容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7
“红色经典”既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学经典化的历史遗产。本文从历史化叙事的艺术诉求、以革命意识形态话语为主导的叙述原则和大...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9
经典化与择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已经渐渐成为衡量、判断当代文坛或一个时期文学成就与水平的关键性标志。如果说在当下语境中诗歌、散文,包括短、中篇小说由...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08
"伊甸园"或"桃花源"是"人类乐园"的象征性指称,寻求"乐园"导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的不满。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的逻辑性复归就是回归母体与寻找乐园。这种回归与寻找一方面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0
20世纪 90年代审美观念的变异具体体现在审美趋向的时尚化、审美需求的泛化和审美意识的世俗化、审美活动的休闲化、审美认知的形象化诸多方面 ,所有这些都使得传统美学的审...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9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认知成为解读其"边缘性"的基本思路。20世纪中国面临着贯穿百...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04
一1981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韩少功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月兰》的"后记"中韩少功坦言,他的创作属于"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的。的确,韩少功之所以能成为当代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3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侠文化既具有民间化和反正统化特征 ,同时又是保持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墨家思想是其主要的理性资源 ,而它的民间化和反正统化一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7
追寻精神:文化与文学的双重奏追寻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命需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永恒的精神动力。究其实质,它导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的不满:生活中的种种欠缺与...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内蒙古教育 年份:1997
...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3
中国西部文化存在着多维性特征 ,而伊斯兰文化在其间占有重要位置。同样 ,中国西部文学也是在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氛围和精神资源中成型并得以发展。本文将从伊斯兰文化的动态生...
[期刊论文] 作者:杨经建,,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在存在主义视阈中,艺术通过象征的召唤进入"诗"之"思"。从这样的思路来把握《雷雨》不失为一种新的诠释途径。首先,在《雷雨》中作者从"情欲"——伦理叙事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