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5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新生代诗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诗坛继朦胧诗后的青年诗人的创作,以表现"日常生命经验"为主,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本文主要以李亚伟的若干代表作为例,同时结合其...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5
古今乡愁主题诗歌在持久、大量的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沿续使用的表现模式,本文将其归纳为登高思乡思亲等六种,并对这六种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年份:2002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古今众多题咏李白的诗作中,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寻李白》中的这几行诗,可谓李白诗仙风度的传...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2
中国古代社会早熟的农业文明形态,决定了上古先民们定居田土的农耕生活方式,培育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之情,滋养了他们的氏族、宗族和家族血缘伦理观念。这是传统社会离乡背井...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4
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性诗人与理论家,其人生理想与文艺观念接受了诸多外来的影响,但在其思想感情和诗歌创作批评实践中,本土的、民族的因素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闻一多的新格...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6
在校注《花间集》的过程中,对《花间集》五百首词作逐篇加以疏解,可发现不少《花间》词文本及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文本瑕疵、解读疏误及多元解读等几个...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2
中国古典诗学与20世纪新诗名家之间一脉不断的血缘传承关系,呈现三种样态:一是新诗名家现身说法,坦承自己的新诗创作与古典诗学的密切联系;二是虽未明确表述过自己对古典诗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20世纪的新诗名家,大都有着深厚的古典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这些新诗名家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现身说法,坦承自己新诗创作与古典诗学的密切联系;另一种是虽未明确表述过自己对古...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7
中国古典诗歌在施与20世纪新诗诸多正面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并引发了严重的影响焦虑心理。本文集中讨论古典诗歌对20世纪新诗产生的负面影...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0
文体互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普遍现象。诗歌作为强势文体,对其他各种文体都有程度不同的浸染渗透,散文自不例外。以诗为文,是历代散文家们普遍采用的创作手法。他们像写诗一样...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1
用典、拟作、效体和改写、集句等,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创作手法。对应西方文论术语,略等于法国著名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特娃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互文性"写作概念。古典...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离别相思、身世感慨和对故国的怀念,是宋代咏梦词的主要内容;时空的心理化、境界的虚幻化和手法的多样化,是宋代咏梦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6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现象:当一个时代的诗歌抒情性达到饱满的程度而难以为继时,后起的诗人总要转向叙事写实。李白之后的杜甫,盛唐诗歌之后的中唐诗歌,唐诗...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3
对时间生命意识的表现,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主题之一,它赋予中国古典诗歌最为感人的生命情调.时间生命主题在古典诗歌中,展开为及时有为、及时行乐、惜春悲秋、同情悲悯...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4
在先秦文学中,不论是带有哲学性质的诸子散文,还是记事性质的历史散文,均多韵语,深于取象,妙用比兴,放任虚构和想象,行文灵动而跳宕,显示出鲜明的抒情倾向和诗体特征。这种散...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诗探索 年份:200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崛起于中国诗坛的朦胧诗,曾因所谓“难懂”等原因引发争论,招致诘难。作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舒婷也曾一度受到攻讦,但其作品很快又被持有不同诗观...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景龙,,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元散曲出现在中国文学由上中古雅文学向近世俗文学转变的时期,它在语言风格、题旨境界等方面,均表现出迥异于诗词的鲜明美感风貌:以俗为美,这一总体审美特征,正是元散曲对中国古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