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7
有人说您是光荣榜——讴歌先进典型,有人说您是曝光台——披露问题症结,有人说您是播种机——传播财会知识,有人说您是信息港——测览农经动态。这就是财会人员对《农村财务会计......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0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山东省昌乐县阿陀镇新庄村会计王立军来说,新千年不仅没有为其带来好运,反而祸不单行。第一季度养鸡亏损 3000多元; 4月份,年仅十四岁的女......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4
看了贵刊2004年第2期刊登的署名为"军强"的《审查票据口诀》和《会计记账口诀》后,感觉似曾相识.仔细查阅,发现与鄙人撰写的《辅导用"口诀"会计受益多》(见《农村财务会计》1...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5
在乡镇经管站工作了这些年,现在离开了心爱的岗位,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按说是被镇党委提拔重用,应该高兴,但自己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6
年届花甲的杨立才,是山东省昌乐县朱汉镇石匠官庄村村会计。这些年,别看支书、主任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会计这个岗位却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趋势,为什么?因为杨立才有自己......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1
会计在日常账务处理工作中,难免因一时疏忽出现诸如“账账不符”、“借贷不平”等问题,这时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出错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5
"瘦得像根柴,黑得像块炭,说话娘娘腔,行路如闪电",这是山东省昌乐县朱汉镇李钦官庄村会计崔庆友给人的第一印象.虽说此人才50多岁,但干会计的经历却有近30个年头了,因此被业...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参花(上) 年份:2018
深深地记得,我小的时候,农村老家有四间草房,三道房门,门门相通。  草房系麦秸秆所盖,土坯墙,冬暖夏凉,最怕刮风下雨。如遇风雨交加天气,就会全家总动员,钉耙、锄头、树棍、盆桶、门板、木梯等农具、家具都用上,壓屋顶的,接漏水的,大人小孩个个儿忙得团团转。冬天雨(雪)后天......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参花 年份:2017
母亲,外孙女,这一老一小是我们夫妇的幸福之本、快乐之源,也是我们最放心不下的。  年已八十六岁的母亲,十多年来一直独居在农村老家。俗话说,故土难离。我和妻子也曾设法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住,好有个照应,让她安度晚年。可不知母亲信仰什么,就是不肯离开那老旧的祖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2
“管家爷”,何许人也?他就是山东省昌乐县朱汉镇少槐村会计秦来忠。每每提起,人们都深深地被他那“老与少并存、硬与软兼备、进与退相融”的“反矛盾律”性格和处事原则所折...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参花·青春文学 年份:2021
我家祖辈均系农耕人家。父母去世后,没给我们留下万贯家财,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精神财富。  今年初,母亲病逝。我们在清理母亲房间时,从衣柜里发现了一本相册,相册中夹着一张折叠着的宣纸。打开一看,是一张《中国少年先锋队辅导员聘书》。聘书长二十七厘米,宽十七厘米......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1
会计在日常账务处理工作中,难免因一时疏忽出现诸如“账账不符”、“借贷不平”等问题,这时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出错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年份:2003
“二晕”家住山东省昌乐县朱汉镇的龙山村,真名叫高全德,别看人家“嘴上没毛”,可做起事来,却像自己那五短身材一样,透着紧气、麻利,说起话来,犹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准把你侃...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参花(上) 年份:2019
自从到上海帮女儿带孩子,我便与“铁”沾上了边,每月要乘高铁一两趟,回老家探母、会友和处理家务,每天要坐地铁去幼儿园接外孙女,可谓“月月高铁,日日地铁”,朋友戏称我为“铁哥”。  “铁哥”有买书的习惯。在老家,每月要逛书店两三次。到上海后,一因书店距住处较远,二......
[期刊论文] 作者:杨恒金,, 来源:中国老年 年份:2016
“碗外的饭捡起来吃”、“碗外的饭不能吃”——这两句常挂在母亲嘴边的话,对我的影响极其深刻。乍一听,母亲的这两句话似乎有点矛盾,其实,在不同背景下体会它们,都很有道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