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楚君,杨冠玲, 来源: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 年份:1999
本文阐述了在VB的环境中利用数据控件、DAO(数据访问对象)及SQL等工具,配合MicrosoftJet访问本地或远程数据库的具体实现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罗罡,杨冠玲, 来源:仪器仪表学报 年份:2000
本文介绍了采用沿不同方向扫描拍摄方式 ,利用成熟的二维 PIV技术进行相关分析的三维流场速度测量方法 ,以及三维速度场合成中 ,利用二维速度场的冗余信息进行定位的自定位原...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卫,杨冠玲, 来源:计算机应用 年份:1996
本文详细讨论了经计算机图象增强处理后,在时刻t布朗颗粒模糊图象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1.区域生长法获取颗粒模糊图象在时刻t的灰度重心位置信息;2.外切矩形获取颗粒在时刻t的灰度重心位......
[期刊论文] 作者:罗罡,杨冠玲, 来源:激光杂志 年份:1996
激光散斑测速(LSV):强度谱模板方法罗罡,杨冠玲(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系,630044)(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510631)1引言目前,激光散斑测速技术(LSV)及粒子像测速技术(PfV)已成为不稳定流场的速度分布测量的有效手段。有......
[期刊论文] 作者:曾思明,杨冠玲,,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 年份:2009
针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反馈时间长,不利于指导生产的问题,同时为了简化数据传输的过程,基于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 8.0进行了粉尘排放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该系统使用NI公司生产的数据采集卡,利用数据采集助手DAQ Assistant对数据采集卡进行驱动,并采用D......
[期刊论文] 作者:罗罡,杨冠玲, 来源:激光杂志 年份:1999
本文介绍了利用成熟的二维PIV技术实现三维流场速度测量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罗罡,杨冠玲,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8
介绍了全息透镜阵列对双曝光散斑图或双曝光粒子像进行并行光学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数十倍地减少二维移动台的机械运动次数,大大减少处理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靳斌,杨冠玲,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9
给出了一种中值滤波的快速算法,该算法利用了两次中值滤波的窗口内数据的相关性。在中值滤波过程中,除了第一个中值要用传统排序算法求得,以后的中值都是通过把新进入窗口元素在......
[期刊论文] 作者:罗罡,杨冠玲,, 来源:光学技术 年份:2004
讨论了粒子像的衍射晕分布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得出一个结论: 当照相机相干传递函数的通带半宽度大于1.6倍粒子夫朗和费零级衍射环半径时,粒子像的自相关函数与照相机孔径无...
[期刊论文] 作者:罗罡,杨冠玲, 来源:光学技术 年份:1997
文中提出了用流场的一次曝光像的强度谱作为模板提取杨氏条纹,以获取尖锐的自相关分布的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用于激光散斑测速和粒子像测速技术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以及粒子像测速......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华,杨冠玲,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年份:1997
提出了一种新的小动物药理反应听检测方法-全位方阵法。其于此方法实现了四箱式多功能动物药理反应检测系统,能分别测定小鼠的自发活动、镇痛效果及学习记忆能力。一次实验同时......
[期刊论文] 作者:邱健,杨冠玲,等, 来源: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年份:2002
实现波形与数据采集的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是研究试验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以Tektronix TDS360示波器与计算机连接为例,介绍了在虚拟仪器平台上如何利用GPIB接口实现波形和...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华,杨冠玲, 来源:光电工程 年份:2000
根据扇形 SSPD——自扫描光电二极管列阵的工作原理及信号特点 ,提出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包括串行微弱信号放大、时序配合、低泄漏快速峰值保持、高速 A/...
[期刊论文] 作者:何振江,杨冠玲,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分析了光学式粉尘排放量监测系统中在浓度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这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浓度、粒度测量系统和前向散射光浓度信息接收方案。对这种新的测量浓度方法的理论和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徐晓林,杨冠玲,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采用虚拟仪器的方式,在速度较低的采集卡上快速、简便而准确地实现了自扫描光电二极管信号峰值的采集,提出了两种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其中用SSPD延时后的φ时钟代替数据采集......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华,杨冠玲, 来源:激光杂志 年份:1996
生物组织超快时间分辨透射成像方法吴开华,杨冠玲,何振江,谢利利,郭永彩,宁惠军(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系,重庆630044)(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广州510631)1引言X射线CT已在医疗诊断上得到大量应用,但由于对人......
[期刊论文] 作者:杨冠玲,何振江, 来源:激光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余勇昌,杨冠玲, 来源:电子测量技术 年份:2001
虚拟仪器LabVIEW平台支持无限多次子程序调用,为创建复杂的程序提供了条件。LabVIEW的强大功能正是归因于它的这种层次化结构。文中介绍子程序的创建及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实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华,杨冠玲, 来源:传感器技术 年份:2000
根据扇形自扫描光电二极管阵列-SSPD的工作原理及信号特点,提出最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包括串行微弱信号的放大、时序的配合、微机接口电路及非线性修正等内容,可以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仪芳,杨冠玲, 来源:第六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 年份:2005
本文了解大气中PM2.5颗粒物的大小分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图像特征,图像的识别和处理方法,用提取颜色通道、直方图均衡化、有选择保边缘平滑、开闭操作以及阈值分割等处理,分割图像中的颗粒,并有效地识别和分类颗粒物的大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