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 来源:中成药研究 年份:1986
丹参是唇形科(Liblatae)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miltionhixa Bunge)的根,为常用中药。基于其活血化瘀及抗菌消炎的两大功效,近年来丹参的各种制剂,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病症,心血...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药学分册 年份:1974
关于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成分,仅知含有没食子酸、枸橼酸、酒石酸等有机酸。另有报导,从其同属植物C.florida L.的根皮中分到甙verbenalin,因此作者设...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药学分册 年份:1975
作者从大黄(Rheum rhizome)中分离得两种新酚性化合物甙 A,C_(16)H_(22)O_7,熔点110~112°,[α]_D~20-52.10和甙 B,C_(20)H_(22)O_8,熔点235~238°,[α]_D~20-72.0°,并且由核...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洪山海,,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1985
紫丹参为云南产甘西鼠尾草褐毛变种(Salvia przewalskii Maxim.Var.mandarinorm Stib)。前已报道,新的二萜邻醌类化合物紫丹参丁素和戊素的结构均为1,两者可能是立体异构体...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黄秀兰,, 来源:植物杂志 年份:198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根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近年来广泛应用治疗冠心病、慢性肝炎和治疗牛皮藓等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丹参有两种剂型。一种是注射用水溶性针...
[期刊论文] 作者:朱任宏,杨保津,,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1955
從上海市購得的百部根中,分離出對葉百部鹼。其氫碘酸鹽的熔點爲252°。又從母液中分得一種氫碘酸鹽,熔點218°。 從直立百部中分得一新植物鹼,暫命名為直立百部鹼,C25H35O7N...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黄秀兰, 来源:中草药 年份:1983
在心血管药物丹参的研究中,从云南产的紫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var.maudarinorum Stib.)中分得的新二萜邻醌化合物之一紫丹参甲素,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对多种动物肿瘤...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秀兰,杨保津,苏中武, 来源: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年份:1984
唇形科是双子叶植物中较大的一科。本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芳香油而著称,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分可供药用。作为芳香油植物受到重视的有薄荷、留兰香、百里香、罗勒、迷迭香、...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秀兰,杨保津,胡之璧, 来源:中草药 年份:1980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我国重要的常用中药,它在治疗冠心病和外科抗菌消炎方面均有明显疗效。我们在研究丹参有效成分时,发现我国各地丹参质量有明显的差异,为此...
[期刊论文] 作者:陈仲良,杨保津,徐成俊, 来源:中草药 年份:1985
由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筹办的华东地区药用植物化学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1月2日至7日在庐山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生产、教学、卫生及科研单位代表1...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国,杨保津,马广恩,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91
从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f.alba)中分离出14个二萜醌类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由光谱分析推定为1,2,15,16-四氢丹参醌(Ⅰ)和丹参醛(Ⅱ);另一个化合物Ⅲ与R_0-0906...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黄秀兰,周倩如,,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2
前已报道云南产甘西鼠尾草褐毛变种(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var. mandarinorum Stib.,俗名紫丹参)中的紫丹参甲素和乙素。今应用HPLC方法,从工厂生产丹参酮H-A的下脚料...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秀兰,杨保津,胡之壁,,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81
继前报之后,我们对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又进行了调查、采集、整理和分析。各种鼠尾草植物的根,用95%酒精提取后,进行薄层定性检查,利用前报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丹参酮...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黄秀兰,周倩如,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4
从甘西鼠尾草褐毛变种(Salvia przewalskii Maxim.var.mandarinorum Stib.)的根中,应用HPLC方法及硅胶G柱多次柱层分离,得到四个新的微量二萜邻醌成分,称为紫丹参丙、丁、戊...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田,杨保津,马广恩,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91
从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f.alba)中分离出14个二萜醌类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由光谱分析推定为1,2,15,16-四氢丹参醌(Ⅰ)和丹参醛(Ⅱ);另一个化合物Ⅲ与R_0-0906...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秀兰,胡之壁,杨保津,朱修竹,,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1
丹参为我国沿用已久的重要中药,近年来在治疗冠心病和抗菌消炎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在鼠尾草属植物中含有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 的种类不少,但产量仍不能满足需...
[期刊论文] 作者:钱名堃,杨保津,秦国伟,陈政雄,,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1980
我们已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中分离出一种新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并测定其化学结构为次甲丹参醌,同时将丹参中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丹参酮Ⅱ-A(Ⅲ_(?))制得新的水溶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杨保津,钱名堃,秦国伟,陈政雄,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1
从云南产紫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var.mandarinorum Stib.)中分离到两种新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取名为紫丹参甲素(C_(19)H_(18)O_4,熔点173~5℃)和紫丹参乙素(C_(14)H_(...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中枢,杨宏德,李惠珍,杨保津,,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1986
从丹参中提取的几种纯品成分的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_A 磺酸钠有一定程度的促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经初步观察。其作用与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有关。方法按 T.Astrup 法制...
[期刊论文] 作者:林隆泽,王晓明,黄秀兰,黄勇,杨保津,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88
从鼠尾草属植物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的根中分到四个二萜醌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推定为去氢丹参新酮(Ⅰ),丹参新酮(Ⅱ),丹参新醌乙(Ⅲ)和丹参新醌丁(Ⅳ)。Ⅰ为新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