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3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来源:蚕桑茶叶通讯 年份:1990
我国茶树品种很多。根据栽培在杭州、重庆、桂林3地区的80个茶树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的观察,栅栏组织二层以上的占80%左右(多数中叶种,个别大、小叶种为这种类型,如(灵阝)...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5
茶树叶片不仅是收获的主要对象,而且还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代谢活动的重要器官。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与茶树的遗传特性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6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在漫长的进化和人工培育过程中,茶树种质资源显得异常丰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对茶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适制性等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88
与所有生物一样,茶树不能脱离生态条件而生存。生态条件主要包括水、光、温度、风、土壤、地形、生物条件及人类影响等。茶树叶片以宽大而扁平的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生...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2
茶树喜温暖湿润,对低温较敏感。生长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南部部分地区的茶树,都有可能遭到低温的威胁。茶树一般在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2℃(大叶品种稍...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4
云南省有27个县、市分布着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的单株或成片的古老大茶树,其中尤以生长在勐海和澜沧境内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巴达大茶树、南糯山大茶树和邦崴大茶树最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来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原始型茶树与进化型茶树叶绿体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始型茶树类囊体较大,排列较整齐,基粒片层、基质片层较疏松,膜纹较粗且排列整齐,结构单一.因此茶树叶绿体结构的演化基本上是由......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0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地理条件特殊,境内具有寒、温、热气候带,已知的高等植物种类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物种极为丰富,其中山茶科植物就有19个属。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
[期刊论文] 作者:夏春华,束际林,, 来源:植物杂志 年份:1978
最近几年,茶叶生产上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茶树开花、结实过多。据调查,一般丛植茶树,每丛开花数量为2,000—5,000朵左右,最高每丛达9,000朵。因而,影响了茶树生长和茶...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徐颖,,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90
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是茶树育种的三大重要指标,这三大指标都与叶片的内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灵阝)县苦茶、蓝山苦茶、安远苦茶、狗牯脑茶、茴香茶、龙脊大叶...
[期刊论文] 作者:夏春华,束际林,, 来源:茶叶 年份:1979
最近几年,各地反映茶树开花、结实过多,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广大茶区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想出了不少的解决办法,但实际可行者甚少。目前主要是采用每年秋...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陈亮,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1996
对原始型,过渡型,进化型共计15份茶种种质资源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测。根据不同进化类型茶树资源间花粉形态的差异,认为茶树花粉大主P/E值有由大向小变化的趋势,同时P与P/E呈直线正相关,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陈亮, 来源:茶叶科学 年份:2000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4份优质茶树资源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花粉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4份资源与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大小、形状、平均轴径及P/E值均无显著差异。对蓝标1、汝城白毛茶及其扦......
[期刊论文] 作者:夏春华,束际林,, 来源:植物杂志 年份:1979
乙烯利可以促使茶树花、蕾提早脱落,已被许多试验所证明。我们在1978年第一期曾向读者介绍过这个问题,许多读者问:应用乙烯利进行化学除花后,对第二年茶叶产量的影响如何?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 徐南眉,,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81
关于细胞内淀粉粒的染色,现缺少制成永久切片的专用染料,即使是碘液可使淀粉粒呈蓝色反应,但不能持久,因此也不是理想的鉴定淀粉粒的显微化学试剂。高碘酸一锡夫反应简...
[期刊论文] 作者:徐南眉,束际林,,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1982
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强大的根系,一般不易因缺水而引起死亡。但是往往在外形萎蔫之前,茶树内部已引起生理缺水,这时如不及时灌溉,势必导致茶叶减产。近年来各地普遍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名君,束际林,,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83
1982年春,我们采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法,固定丁大叶云峰品种一芽二叶新梢的芽和嫩茎,采取酒精系列脱水,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用ULTRACUT超薄切片机制片,经醋酸铀—...
[期刊论文] 作者:束际林,李名君,,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82
植物的花粉学及花粉分析一向是研究植物种源、分类和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但是用电镜来研究茶树花粉结构以及与种系间的关系,国内外尚未见系统的报导。扫描电镜具有倍率高、...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名君,束际林,,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84
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寄主)共生,但很少或不引起植株病变的一种结合体,它是一个世纪以前A.B.Frank(1885年)在研究欧州山毛榉根系时首次发现的。直到本世纪初,A.C.Tunstall...
[会议论文] 作者:束际林,朱京平, 来源:中国物理学会农林电镜学术交流会 年份:199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