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90
1989年12月5日10时50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支明亮的烛火熄灭了光焰——李可染先生离开我们走了!他走得这样突然,但又这样平静,没有向亲人们做最后的叮嘱,也没...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88
山水画发展到两宋,已经形成与人物和花鸟画相鼎峙的局面,入元以后,在众多的文人画家们的努力下,更别开生面,再起群峰,终于取得元代画坛的主导地位,成为元代绘画成就的集...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1
元代是一个既动荡又开放,既统控又宽松,既苦涩又活跃的多种文化共存并兴的时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也自然有异,反映在文化艺术的审美...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1990
中华民族的历史,象是一条蜿蜒跌宕的大河,在它漫长的流程中,时而涓缓,时而局狭,时而奔腾直下,时而又逆转迂回……当遇上坎坷险阻,或是处在风云际会之时,即原有的社会格...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91
中华民族的历史,象是一条蜿蜒跌宕的大河,在它漫长的流程中,时而涓缓,时而局狭,时而奔腾直下,时而又逆转迂回……当遇上坎坷险阻,或是处在风云际会之时,即原有的社会格...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09
当婴儿降生后,睁开眼睛首先感知到的是光、形与色彩,经过呀呀学语,又慢慢地学会了握笔,这时,不少孩子就试图将意念中的形与色涂描到纸上,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小儿涂When a b...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管理与财富 年份:2005
工笔和写意是两个不同的画种,二者在艺术规范、表现手法和风格面貌上多有不同,所以要做到兼能并擅很不容易,但青年画家刘金贵却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工笔画造型精整,典雅......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83
【正】 伍必端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与他的生活道路、思想人品密切相关的。他1926年生于上海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期就啜饮着生活的涩苦,所以在回忆往事时,他感慨地说...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1992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每当社会发生了巨烈的变动,尤其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中原陆沉,王朝易祚之时,被征服的民族就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创伤,这一点在封...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齐鲁艺苑 年份:1988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道、释三支思想体系既相互颉颃,又相互参化,最后终于形成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基本构架中的三根重要支柱,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型结构的形成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97
征程寄语——封兴昌国画艺术特色略说杜哲森就象父母总是高兴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样,艺术家也多是乐于听到别人赞赏和肯定自己的创作,只有那些富有潜力而又不满足,锐......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 年份:2014
“文心”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秦汉时期绘画重在辅政教化,魏晋乱世,通过诠庄释老,沟通道器,赋予自然山水“以形媚道”的意义,为山水画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支撑,也激发了...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苑 年份:2005
中国传统绘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艺术观念、审美理想、表现手法和创作程式上都建立了严密的体系和批评标准,虽然有"师心不蹈迹"、"至人无法"等说法,但创作上的种种既成规...
[会议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 年份:1998
看惯了江南景致的人,来到北方的黄土高原,或许感到没什么意思,因为这里没有青山绿水,也少见繁花秀木,有的只是单色调的大岭高坡,分散在高坡上的简陋窑洞,漫天迷漫的风沙,干...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 年份:1984
面对着一块顽石或一段硬木,雕塑家不知要付出多少汗水,才能使这些顽石硬木“活”起来!每当来到家钵的工作室,看到他那副专注的神态,那汗水淋淋的样子,那满地的木屑和石粉...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 年份:1981
你在《一个扫地工的梦——》一文中(见《美术》1981年2月号),回顾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和创作生涯,得出的结论是自己作了一场“巨大的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 年份:1988
德国诗人海涅讲过这样的话:当别人忙着伟大的发现时,我却默默地敲击着金属丝,把它们打制成精致的小环,然后再串连起来。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海涅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李...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中国美术 年份:2016
这是一部详尽、专门的文人绘画史,是作者十年研究、写作的结晶。"画脉"着眼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沿革演变,"文心"则侧重从画家创作心路进行细微的解析。如此,则一外一内,客观、主观,......
[期刊论文] 作者:杜哲森,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00
就象德国的那些杰出的思想家的哲学思辨一样,德国的艺术家们也总是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描摹,而是透过表象进一步追问究竟、揭示本质。他们以一种深邃、睿智而又不无冷峻忧郁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