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5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人和,杜双兰, 来源: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1984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进行卫生费用分析。调查疾病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寻找减轻疾病造成经济负担的途径,为研究和论证健康投资的经济效益、为卫生事业计划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杜双兰,闫昌福,米虹, 来源:中国计划免疫 年份:2003
为了解被犬、猫等动物咬伤者注射精制抗狂犬病血清后的过敏反应,对386例被犬、猫等动物重度咬伤的病例进行了观察.按照精制抗狂犬病血清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与判断.过敏反应阳...
[期刊论文] 作者:张杰敏,梁之斌,杜双兰, 来源:疾病监测 年份:2004
传染病不仅与普通疾病一样损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还因其具有传染性,对社会构成危害.为了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探讨其控制对策,我国从1950年开始实行了...
[期刊论文] 作者:杜双兰,米虹,马麟,刘元,帖萍, 来源:护理研究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林学葆,杜双兰,谭翼,陈力,王玉忠,,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2016
将自制的耐高温勃姆石@苯基次膦酸铝杂化阻燃剂(BM@Al-PPi)与市售改性红磷(MRP)复配制得一种可用于半芳香尼龙PA6T/DT(HTN)的耐高温高效阻燃体系.保持阻燃剂15 wt%的总添加量...
[期刊论文] 作者:杜双兰,郑梅花,陈维吾,尹统玲, 来源: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年份:1989
近年来我省因被犬咬伤致死的狂犬病例不断出现。为了解本病发病及流行特点,对1984年至1986年因狂犬病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调查。收集了52例填写完整的个案调查表,报告如下。...
[会议论文] 作者:赵婧, 陈力, 邓承梁, 杜双兰, 王玉忠,, 来源: 年份:2004
采用一种新型无卤阻燃剂体系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阻燃研究。通过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分析(TGA)等手段研究了埃洛石的加入量对阻燃体系阻燃性能和热性...
[会议论文] 作者:林学葆, 孔祥儒, 杜双兰, 陈力, 王玉忠,, 来源: 年份:2004
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将实验室自制的几种阻燃剂用于阻燃改性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PP/RF),得到了几种阻燃增强PP复合材料的基本配方。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体系中的苎麻纤维(R...
[期刊论文] 作者:杜双兰,闫昌福,白永飞,张玉农, 来源:疾病监测 年份:2003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源体为狂犬病毒,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感染,一旦发病致死性极高.我省从1956年开始有本病疫情记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了较大...
[期刊论文] 作者:吴泰才,鲁翠芳,杜双兰,范培芳, 来源:疾病监测 年份:1999
人类狂犬病的预后极差,病死率近100%。研究狂犬病暴露后的流行病学,探讨其发病原因与发病规律,制定预防对策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在广西狂犬病高发地区的玉林、北流、博白和苍梧等市、......
[会议论文] 作者:杜双兰, 林学葆, 林公澎, 邓聪, 王玉忠,,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采用多种无卤阻燃剂阻燃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加入能够使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复合材料的灯芯效应和纤维的易燃性,需要添...
[期刊论文] 作者:杜双兰,李京岩,闫昌福,赵亮怀,梁之斌, 来源: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2003
为了解浓缩与精制2种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对856例动物咬伤者分别注射浓缩或精制狂犬病疫苗后,进行抗体阳性率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杜双兰,马建瑞,范培芳,闫昌福,白永飞, 来源: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年份:2003
目的 比较成人接种不同种类、不同免疫程序、不同剂量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应用ELISA间接法对 1991~ 2 0 0 1年间在我站门诊注射狂犬端病疫苗的 2 172例成人进行抗体...
[会议论文] 作者:邓承梁,赵婧,杜双兰,沈震祺,陈力,王玉忠, 来源:2011年全国阻燃学术会议 年份:2011
本文将新型的无卤膨胀型阻燃剂应用到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LGFPP),通过保持长玻纤含量不变(30%,质量分数)调节阻燃剂的添加量,以及通过保持阻燃剂不变(20%,质量分数)调节长玻......
[期刊论文] 作者:杜双兰,郭地,芦天林,郑梅花,尹统玲,常少英,范培芳, 来源: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年份:1989
1965~1982年我省没有狂犬病流行。1983年以来,我省被犬咬伤人数逐年增多,流行面积逐渐扩大。为了解我省狂犬病的流行情况,进一步控制本病流行,现将1983~1987年狂犬病流行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陆裕宽,唐小萍,陆家华,吴泰才,李冲之,杜双兰,范培芳, 来源: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年份:1997
报导了≥2.5IU浓缩狂苗人体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其反应率为1.31%与以往未浓缩常规苗的反应率为0.73%比较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6.94,P<0.01),浓缩苗以注射1~3针时的不良反应多,临床表现以局部极痛、红肿、瘙痒、急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