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阜棣,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3
土壤微生物学的基本內容是阐明微生物在有机质分解和植物营养元素转化中的作用,它们同土壤肥力的发展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对土壤和其它环境的净化功能。本文根据土壤...
[期刊论文] 作者:李阜棣,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2002
[会议论文] 作者:李阜棣, 来源: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微生物学术会议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李阜棣,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6
关于RHIZOSPHERE的内涵和汉译名的讨论李阜棣(华中农业大学,430070)DISCUSSIONONCONNOTATIONOFTERMRHIZOSPHEREANDITSCHINESETRANSLATION¥LiFudi(HuazhongAgri...DISCUSSION ON CONNOTATIONOFTERMRHIZOSPHEREANDITSCHINESETRANSLATION ¥ LiFudi (HuazhongAgri .........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武, 李阜棣,, 来源: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年份:1991
本研究以根瘤菌为材料,采用“土壤载菌量”概念来探讨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学和农学意义.“土壤载菌量”是指单位土壤所能容纳的最高菌数值,其单位用“细胞数/...
[期刊论文] 作者:张小平, 李阜棣,,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年份:2002
根瘤菌(rhizobia)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以侵染豆科植物根部或茎部形成根瘤和少数茎瘤,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形成氨,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据估计,全球...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平,李阜棣,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1993
早在古代,亚里士多德就曾发现腐烂的鱼在黑暗中会发出美丽的光。这一神奇的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惊异和探索,但对于细菌生物性发光(Bioluminescence)的正式描述却是一百多年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平,李阜棣,, 来源:土壤学进展 年份:1994
在有益细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引入细菌能否在根部定殖至关重要。因此,测量细菌在根部定殖的水平已成为根圈微生物学研究的常规内容。但在测量细菌根部定殖时,必须...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平,李阜棣,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1994
今天,有关植物促长根圈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nia,简称PGPR)的应用基础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揭示PGPR的作用机理、提高PGPR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魏辉,李阜棣,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1990
以根瘤菌nod ABC基因的结构同源性为依据,对紫云英根瘤菌结瘤基因(nod)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紫云英根瘤菌菌株7653R 的 nod 基因同时存在于小质粒 pRa7653Ra 和大质粒 pRa76...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孱,李阜棣,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1991
研究了细菌农药降解质粒P~(JP4)向根瘤菌的转移以及农药降解质粒引入根瘤菌后,对其共生性、固氮能力和根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根瘤菌受体均接受了农药2,4-D降解质粒P~...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武,李阜棣, 来源: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年份:1989
樊庆笙等认为目前采用的表面接种方法虽然简便快速,但由于接种的根瘤菌只限于接种的部位(即和种子接触的土壤表层),种子萌发后附着在种皮上的菌随着子叶顶着种皮上升到土面而...
[期刊论文] 作者:王平,李阜棣,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4
报道了2种土壤和2种土壤里小麦内根圈中几类物群数量的测定结果,提出了以“好气性细菌总数”为参考系的比较方法分析小麦内根圈的根圈效应。小麦内根圈对芽胞杆菌有强烈的抑制效......
[期刊论文] 作者:魏辉,李阜棣,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9
应用ood和nif基因片断作分子探针检测了两株紫云英根瘤菌的共生基因,获得了供试菌株具有共生质粒的物理证据。...
[期刊论文] 作者:丁武,李阜棣,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1992
以自然重壤土和无菌砂为培养基质,栽种大豆,采用MPN法测数,证明了大豆根瘤菌数量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谛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BASIC程序。通过6组试验数据的计算,发现根瘤菌接种量...
[期刊论文] 作者:曹燕珍, 李阜棣,,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2004
根瘤菌的感染性是形成有效共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性状。获得感染性强,即主要是形成有效根瘤早的菌株,是根瘤菌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探索了(60)~Co-γ射线和亚硝基...
[期刊论文] 作者:邹向宏,李阜棣, 来源:微生物学报 年份:1997
紫云英根瘤菌CH203含有3条质粒,用带蔗糖敏感基因Tn5-sacB进行菌株质粒消除和质粒缺失突变株筛选,获得一系列突变株。与野生型菌相比。质粒pRHa的丢失导致菌株结无效根瘤,质粒pRHb的丢失使菌株失去共生......
[期刊论文] 作者:莫才清,李阜棣, 来源:生物技术 年份:1996
本文报道了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巨大质粒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Eckhardt所报道的方法加以改进,使之能对根瘤菌,大肠杆菌,甚至链霉菌的大质粒进行快速检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福生,李阜棣,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89
本文研究了大豆根瘸菌PRC005的接菌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菌量在播种后40天和60天没有显著增加根瘤数、根瘤干重、地上部植株干重和植株含氮量。施氮肥处...
[期刊论文] 作者:邹向宏,李阜棣,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年份:1997
从同一植株不同根瘤分离40株紫云英根瘤菌,所有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该群体分为22个抗药类群,质粒检测显示所有分离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1~4条,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205质粒作参考,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