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6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批判学派的科学哲学虽然属于前现代科学哲学,但是其中既保留了经典科学哲学的合理内核,又体现了现代科学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包含着诸多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成分和要素.逻辑经验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2004
自由(freedom,liberty)是现代社会公共政治生活和个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涉及思想和行动两个领域.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的否定自由观强调摆脱,即意指在没有外部约束和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09
把民主和科学精神作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考虑到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派别或哪一个运动具有如此敏锐的眼光和远见卓识。...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2
毋庸置疑,科学家应该对社会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或伦理责任),但这种承担是有限度的。科学家究竞怎么承担或如何承担某种有限的道德责任,面临诸多困境。例如.追求学术自由与限制某些......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11
在陈述和比较科学家对社会无道德责任和有道德责任两种对立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科学家应该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接着讨论了两个问题:科学家为什么应该对社会承担道德责任?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13
本文集中论述了科学与哲学在特征上的异同、二者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科学家与哲学和哲学家的几个相关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本文从各个角度涉及中外学者对科学的定义,探讨了作为知识体系、研究过程和社会建制的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给出作者自己的简明定义。...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介绍了科学伦理学的概念、科学与伦理学的区别及相互作用以及科学中的道德要素或伦理规范。认为科学家在道德上理应是社会比较优秀的阶层。对科学家的道德规范也作了阐述。...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05
本文在考察了诸家文化定义的基础上,阐明了作者对文化概念的看法,进而探讨了文化的十大固有特征,展望了文化研究的进路。...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09
从1978年读研究生算起,我接触、关注、研究科学哲学已有三十个年头。文章和著作没少撰写,译文和译著没少迻译,阅读的科学哲学书籍当然不会太少。但是,像手头这样通俗易懂...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11
在形形色色的科学滋生物中,也许最惹眼、最有争议的,恐怕非伪科学或假科学(pseu-do-science)莫属。撒加德说:"科学哲学中的最重要的规范问题之一,就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11
伪科学分明是冒充科学的假冒伪劣的货色,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它为什么至今依旧流行不衰?或者,伪科学今日为什么依然拥有市场?下面,笔者拟从个人心理需求、社会文化与境、...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11
撇开历史不谈,在当今这个科学昌隆的时代,也许除了某种填补心灵空虚和自娱自乐的功能外,伪科学是有害无益的——如果它要从观念领域进入实践领域的话,肯定是这样。图奥梅...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14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是什么?多尔比给出"伪科学"概念的两个分离的属性,它们十分经常地被两个不同群体需要。第一个属性是科学地位的要求,第二个属性是这个主张...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本文厘清了科学价值中性的涵义,指出科学在内部和对外部都是中性的.同时归纳出科学中性概念的诸多特点:历史性、与境性、相对性、集成性、两面性.最后论述了科学中性的现实意...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本文在界定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概念的含义以及考察历史上的人文主义与科学、科学与人文主义的冲突和分裂及其内在原因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人文人对科学的误解和偏见,尤其是科...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本文详尽地论述了科学客观性的十大特点:科学客观性涵义和标准是复杂的或丰赡的;科学客观性及其确立是一个过程;科学客观性即是科学共同体的主体间性;科学客观性缺乏质,而仅...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7
反科学具有含义的模糊性、成员的庞杂性、本质上的反文化性以及政治性。反科学会对社会和人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它摧残科学本身,伤害文化教育,败坏社会风气,助长迷信泛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11
本文界定了善的概念,讨论了善是否可以定义。作者认为,善可以分为形而上之善和形而下之善两大类。尽管善难以定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善的观念和善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
[期刊论文] 作者:李醒民,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作者在(台北)《中国论坛》第32卷12期上发表文章认为,“五四”运动之后的20多年,科学哲学在中国曾有过一段相对繁荣的发展时期。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国家经过两年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