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2001
主持人语:语文公开课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广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究竟如何认识语文公开课的价值、局限、甚至偏差 ?但愿下面几位作者......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4
读了滕世群先生的文章(《从言语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谈起——兼谈杨先武对郑逸农的质疑》,《语文学习》2013,7-8,下简称"兼文"),多年思考却一直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仍然没...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5
读了"语文教学呼唤思辨性阅读"专题文章(《语文学习》2015年第1期),收获不少,尤其是引发了对于"思辨"的思辨。"思辨,本来就是阅读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为什么还要倡导...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湖南教育(中) 年份:2010
从小学开始,学生进入"母语学得"阶段。在表达方面,由"说话"到"写话"到"习作"再到"写作"则是一般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要越过以下几道"关口":其一,通过眼耳鼻舌身...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年份:2007
对于"咬文嚼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句";也有辞书说是比喻"读书人的迂腐执泥",很有些贬义。如果修正其"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0
《漏字添字都是教学资源》(《语文学习》2009第11期)一文后面的"反思"说,"学生朗读中或无意或有意的添字漏字,在一个心细如发、语感敏锐的教师那里,也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1
读了王君老师《安恩与奶牛》的教学实录,我曾撰文(见《语文学习》2011年第6期)围绕"咬文嚼字"谈论其得失:王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表达,充分调动自己的体验去"咬文嚼字",...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5
一、以"本"为本,固"本"求荣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这就要求我们以"本"为本,而且决不动摇。这是因为课本以外的读物汗牛充栋,新的读物层出不穷,我们不可能丢开课本旁搜齐全...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7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要求教师将"教"聚焦于"语言支援"语文教学一直担着许多"担子",弄不好,可能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因此有必要牢记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14
读《语文学习》2014年第10期《学生阶段培养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受用终生——关于"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的对话》,余党绪老师说,"思维惯性是很可怕的,它使学生的思想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2
阅读,是人类一项十分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认识活动。然而,阅读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却有些说不清。又正是这种"说不清",影响着我们科学地提高阅读效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2
凡读物,就结构而言,是一个可以分割的有机整体;凡读物,就其因素而言,又是辞章(语言形式)和义理(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凡读物,就其本源而论,都是"生活"(物质的精神的)各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7
和任何改革一样,语文课程改革在争论中展开,又引发新的争论。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然而,专家们不绝于耳的争论却令教师们无所适从,成为“课改兴趣减退,甚至冷漠,教学理念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6
测试命题的趋势概述 以课本为基地,举一反三求迁移 以句段阅读为重点,向两端辐射求贯通 注重阅读过程,生疑问难求理解 以言语参与为动力,层层推进求深入 以阅读方法为利器,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6
以言语参与为动力,层层推进求深入 人们习惯地认为阅读只是吸收;其实,阅读过程中,有言语活动的全面参与,从而成为阅读理解的关键,应引起充分注意。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6
测试命题的趋势概述 以课本为基地,举一反三求迁移 以句段阅读为重点,向两端辐射求贯通 注重阅读过程,生疑问难求理解 以言语参与为动力,层层推进求深入 以阅读方法为利器,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智慧说"的基础是"言语"。持论者一方面深刻地批判基于"语言"的"工具说",一方面根据"言语"的实践性质论证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维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4
《语文学习》2017年第1期"声音"中李玉贵从"课堂文化的敏感性"角度谈论了大陆教师上课"见不得冷场"的现象,我却想知道老师为何"见不得冷场"。是因为上公开课,追求紧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