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7
1978年冬天和1979年秋天,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对贵溪崖墓发掘时出土两种古代的乐器,有筝二件,残扁小鼓一件。贵溪崖墓的时代据《江西贵溪崖墓发掘简报》定为春秋晚至战国早...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5
一九八一年全省各地先后开展了文物普查,许多地(市)县(市)都将历代的城址作为重点进行了普查。在普查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以志书为线索,顺藤摸瓜,实地调查,在志书...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0
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汤显祖所受书院教育的熏陶,鲠直不阿,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和品德。...
[会议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 年份:2004
历史沿革南昌东湖书院为江西著名的书院。创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当时的洪州知府(治今南昌)通判丰有俊认为南昌为江西都会而没有书院“不能延四方之名流讲诵磨切,殆...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79
江西的文物考古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展的。解放前,除了个别业余爱好者外,几乎没有组织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6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什么永恒的东西。列宁曾经指出:“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中华民族是一个居住在祖国领土上各民族联合的总称。在古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2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科学技术名著.《天工开物》中的《陶埏》在该著中又占有一定的份量.《陶埏》卷分“瓦”、“砖”、“罂瓮”、“白瓷”(附青瓷)、(附窑...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0
高高的庐山,阳光煦和,云雾飘渺,雨水湿润。高山有好水,高山产好茶。庐山土质优良,植被好,植物生长旺盛,享誉中外的庐山云雾茶,得天独厚的吸收这里的营养,成为一种独特的受人喜爱的饮料......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1
一、东周时期江西地区与楚的关系 楚国,西周时立国。楚文王时(公元前689年)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春秋时,兼并周围一些小国,楚庄王时曾称霸主。它的疆域,据历史书籍记...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2
飞机穿过白云,徐徐地降落在景德镇机场,一座指挥塔映入我的眼帘,景德镇到了。虽然,我曾多次来过景德镇,但每来一次都象到首都——北京的时候一样,心情显得特别激动。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年份:2014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版次:2014年8月第1版ISBN:9787210052678字数:120000开本:16开定价:36.00元内容和作者简介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文物 年份:1989
况钟墓于1966年秋被毁,1984年3月下旬收集到墓志半方;上半部已丢失,仅存下半部。残志,青石质,残高60、宽65厘米。楷书竖刻,书法秀丽,刻技精良,墓志原有800余字,残存300...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3
【正】 一、农业的起源江西农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在农史界和考古界尚无定论。李恒贤先生在《江西古农具定名初探》一文中也提出了此问题。他认为:在大约距今八干年的万年仙人...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中对魔芋甘露聚糖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测定魔芋甘露聚糖的两种方法即甘露脎法和分光光度法,从原理、水解、操作要点、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2
白鹿洞书院,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院。它有着幽静的环境,宽敞的院舍,德高望重的师资,学而不厌的生徒,有正规的学规和教学方法,以及以资生徒学习的书籍、教学经费所需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6
一九五六年 10—11月 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清江营盘里遗址,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出土较完整的遗物1,000余件,灰坑4个,窑址3座,灶坑1处。石器有斧、锛、...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科友,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2
晚稻已经收割,农夫正忙着冬种,窄叶林还是那样郁郁葱葱,而阔叶林则普遍染上了红色,红绿相间,野菊遍地,群雁掠过长空,农舍鸡犬相闻,这就是鄱阳湖畔陶渊明家乡的秀色."采菊东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