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11
葫芦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常见的种及变种共四个。由于古代缺乏科学的植物分类,加之古人用字常常以小名代大名或以大名代小名,因而古代典籍中有关葫芦...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年份:2003
小汤山医院是在北京SARS疫情暴发时期仅用七天时间建成的一所大型传染病应急专科医院,由北京市负责基建和后勤保障,四总部从全军抽调医护人员负责医疗工作.本文从决策、院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煎"的本义是"加水煮至水减(尽)",引申义是油煎。现代辞书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对"煎"的词义进行考辨,纠正当前学界解释的模糊、混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煎”、“熬”二词有共同的义素“干”,古人浑言不别,所以在传统训诂与古书注释中多作互训,同训为“干”。但仔细考察古代文献可以发现,二者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煎”的本义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 ,外来词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繁荣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 ,扩充汉语的词汇系统 ,促进中外语言...
[学位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07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许慎采用了多种方法释义,“互训”便是其中之一。《说文》中共有互训词320组,其中大多是常用词,对它的研究于词汇训诂、词汇发......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1
《苟子·非相》“禹跳,汤偏”中的“跳”,一般认为是偏瘫之疾。唐代杨惊注释时引《尸子》:“禹之劳,十年不窥其家,手不爪,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日禹步。”《庄子·盗......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1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既包含文字、词汇、语法知识,又涉及天文、地理、礼仪等古代文化常识。而作为一门语言课,其本身又比较枯燥,理论性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知识密集,内容丰富。加上它远离现代生活,古今词义差异,又缺乏相应的语境,学生往往兴趣不大,反应淡漠,有的学生甚至敬而远之。而目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中国疗养医学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当前大量的外文字母以字母词的形式出现在汉语中。字母词已渗透到科技、文化、经济及日常生活用语的各个方面 ,并对汉语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外语字母缩略词、外语字母和汉...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6
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教材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任务,由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来进行独立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运用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当前国学文化热中存在许多误读误用现象。不少误读误用主要是脱离训诂解释的结果。训诂学本是国学基础,是解读国学的工具。只有摆正训诂学的位置,通过训诂的帮助,才能正确理解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提起俞平伯,人们也许都知道他是一个《红楼梦》研究方面的权威,古典文学方面的专家,以及“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新诗坛上的一位新诗人,稍后又以散文小品闻名文坛。有意思的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连珠体是我国古代一种颇具特色的文体,其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载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便在于它独有的逻辑性质,也即它是一种逻辑与文学结合的文体。南朝梁沈约在《注制旨连珠表》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梓和楸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古代二者指同一种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不同的树。文章通过考察古代典籍发现,在得名上梓源于“子”,楸得名于“秋”,古人以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11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担负着培养中学语文师资的重任,而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加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训诂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训诂能力,将有利于学生将......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递训”是传统训诂中一种常见的训释方式,而《说文解字》则是“递训”的集大成者,其中出现大量的“偷换概念”现象。从汉语特点和训诂研究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传统训诂大多认为“鲤”和“鳣”是同一种鱼。其实不然。“鲤”是今鲤鱼,“鳣”是今中华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误读《尔雅·释鱼》“鲤鳣鳢鲩鰋鲇”条。...
[期刊论文] 作者:李朝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王念孙认为,《荀子》“脩道而不贰”中“倚”、“贰”二字分别由“循”和“贰”形近而误。但通过对典籍中“脩”和“循”的致误情况进行统计,考察典籍中与“脩道而不贰”语境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