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4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8
白居易身处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面对兼济与独善的矛盾,他创立了中隐理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中隐导致了庭中山水的兴起,庭中山水的经营布置体现出了特殊的审美趣味,这种趣...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南朝时期,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形象进入文艺作品中,对于其原因,历来论者多有涉及。如果从陈郡谢氏的角度,选取东晋谢安、晋宋谢灵运及萧齐的谢朓为对象,探讨出处问题与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4
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4
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觉醒对于此后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但西晋是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阶段。由于出处矛盾尚未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西晋士人困苦挣扎于动荡、混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如何重写中国美学史是当代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士人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美学的创作与鉴赏主体,士人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美学史影响深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4
阮籍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最主要者应为徘徊于名教与自然之间的出处矛盾,一方面,它作为连接竹林玄学与元康玄学之间的过渡环节,对于玄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造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初盛唐士人以积极入仕为己任,然而,蹉跎仕途之现实与建功立业之理想形成巨大反差。这一矛盾带给士人的不是灰心绝望,也不是抽身离去,而是愤激感慨,或是如王勃作理论反思,或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学海 年份:2011
南宗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具有生活禅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意在目前”、“触目菩提”和“快乐无忧”三个命题出发,论述生活禅的主要特点及其美学意蕴,着重探讨“境”这一范畴。......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5
郭象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独化","独化"的主体是"性"."性"意味着一种必然性,与此必然性相联系,郭象哲学十分重视"无心"."无心"即顺应个体固有的必然性,这也是郭象所讲的自然的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王弼的认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言意之辩和体无.言意之辩在中被提出,研究者往往注意此文的第一段,对第二段则很少注意,第二段其实也有很深刻的思想,即意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心”是嵇康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任“心”而为即可有精神之自由。嵇康之“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以闲官的身份居住于东都洛阳。其生活方式以宴集和游赏为主,在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又追求玄远的精神境界。从思想上讲,这主要是受到南宗禅的影响,并以白居...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9
近十几年来,张世英先生致力于中西哲学会通研究,不断有新成果问世,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从《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1995)、《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4
东晋士人将郭象哲学的名教即自然落实为出处同归,进而通过玄言诗、玄谈以及山水园林的游赏,将出处同归转化为一种实践,由此导出雅化的生活方式。雅来自于名教之外的自然,与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在梁武帝以文治国、优待士人的政策影响下,梁朝士人普遍遵循大隐的出处方式。一方面,作为大隐的承载之地,园林在实践和理论上均有重要发展,庙堂与山林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统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5
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的出现与当时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就哲学而言,无论是从玄学的角度,还是从佛学的角度,僧肇佛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探讨晋宋之际山水诗与哲学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2
朱熹与康德作为中西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对道德的思考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把人的道德性作为人的根本,都以二分对立的方式展开思路,从而使各自的道德体系都呈现出分裂、...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9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首先由北宋理学家提出。它意味着对圣贤的期许,成圣为贤是理学的一个基本信念,对“孔颜之乐”的探讨的实质是对如何成为圣贤的思...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5
道、禅哲学都重视“心” ,中国美学也有以“心”为美的思想 ,二者之间应当有内在联系。道家哲学中 ,老、庄首先突出“心”的重要性 ,嵇康、阮籍则首先在文学中体现这一思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