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7
本文是在审美经济条件下对文化创意产业本质特征的再思考。作者以动漫产业为例,说明了要从根本上解决创意乏力的问题,实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就要从理论上加深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本文论述了目前中国文学生产体制中的“概念驱逐感受”和文学感受的“碎片化”两种倾向及其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概念驱逐感受与文学感受的“碎片化”共同导致了传媒产业化...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本文区分了广告传播研究的两种主要模式,即“技术操作型研究”与“文化批判研究”。文章提出,从人文视点出发的文化批判研究是拓宽和深化广告传播研究视野,从而提高广告学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本文通过“霍尔传播模式”与接受美学的比较研究,对“传播者中心论”进行了思考,分析了经典传播学过于依赖于线性通讯的模式来理解大众传播过程的错误,对霍尔模式及其启发意义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7
本文以SK-II品牌在“违禁风波”中的符号操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当代“符号战争”的特点和品牌符号的基本构成,并基于日本电通“蜂窝模式”对跨国品牌的符号操作手法,品牌“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9
本文承接100多年前马克思关于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思路,论证了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观点。文章认为,抓住这个战略机遇的关键...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5
新兴传播技术改变的不是传播方式,而是传播思维、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但现在人们在谈论"互联网+"时代的传媒业变革时,往往就技术谈技术,对"互联网+"带来的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9
[报纸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 年份:2004
随着世界范围内海洋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形......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国际新闻界 年份:2013
为了消除学术界对传播符号学的刻板印象,本文描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播符号学发展的三种趋势重要动向,即传播学与符号学形成交集,东方智慧出现复苏,传播符号学与应用性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广告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为营销提供广告所特有的、客户营销体系中所没有的服务,实现单纯营销所不能沟通的消费感觉。广告符号学的研究既以极大地提高广告传播的效率为目的,又不只......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5
本文以《成都商报》的媒介符号特征考察入手,以“传媒与日常生活分析模型”为依据,论述了大众的日 常生活的“三重结构”,提出了传媒符号与日常生活的对应性观点。作者把...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从媒介权力论的角度研究了大众传播时代的文化现象。文章探讨了人类社会传播方式与人们精神生活样态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等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以对数字娱乐产业的思考为重心,展开对文化产业本质和特征的考察,从市场需求、政府行为模式、民族品牌与城市形象互动等方面建立数字娱乐产业操作性的基础理论.根据目前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2006
面对国外资本的涌入,中国影视业应该如何应对是一个新问题,同时这也给中国影视业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作者认为在产业化条件下,政府对中国影视市场的管理应以“弱控制”为取向,...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广告大观(综合版) 年份:2011
问诊中国娱乐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电视媒介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为观众提供了娱乐的同时,也为电视台提高了收视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基于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理解,提出了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文化产业“3P模型”和“钻石模型”以力图推进相关知识支持体系的建设,并在两个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内涵式......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8
书店是一个城市最有文化内涵的品牌。过去中国城市的发展一直在努力追赶商业化的步伐,书店纷纷从城市中心退出。如今许多新型实体书店已经融入城市发展的布局。传统的书店文...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屈,,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的发展由传统的资源拉动模式逐渐让位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直接拉动的模式,进而深化出文化产业的崛起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两大趋势。当前及未来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