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96
《伤寒论》73条和356条关于茯苓甘草证,长期理解不一。比如对“不渴”的问题,有无“心下悸”的问题,与五苓散证的区别问题等。通过比较阐明:①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证均有脉浮...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中医药研究 年份:1990
在《伤寒论》研究中,自柯韵伯系统提出六经提纲说以来,获得许多人的首肯,影响很大。但是,对提纲说提出异议者,亦大有人在,提出不少反对理由,发表提纲非纲见解。见仁见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1994
太阳伤寒是一个发病过程,可以出现多个不同的证,麻黄汤证仅是其中之一。麻黄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太阳伤寒,在阳明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也可以出现应用麻黄汤的指征。......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95
本文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前证是表兼里证,确定在表的关键症状是恶寒,经服桂枝汤后而成现证的表解里未和,由于是在原桂枝汤的基础上转方治疗,故仍用原桂枝汤的名称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栀子豉汤,今本仲景书凡6见,首见于本论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其次还见于77条、78条、......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99
大陷胸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中医药信息 年份:2004
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精于仲景之学,以仲景理论纯熟地指导临床,体会多且精深,成为近代临床大家。在其著述,《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对《伤寒论》的诸条诸证,结合临床逐...
[报纸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 年份:
“脉双弦”“脉偏弦”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文曰:“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又见《脉经·卷四》:“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脉双弦”与“脉偏弦”,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中医函授通讯 年份:1992
哕是证名。秦汉以前的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对哕证的病机、治疗都有较详细的论述,但后世对哕证的理解,歧义颇多。有以哕为咳逆者。《活人书...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5
《伤寒论》中有若干方剂的药物组成相同,只是用量或服用方法不同,因而治疗作用不同。这种灵活多变一是根据邪之深浅,如桂枝汤或温覆发汗,或服后顺其自然,氦负而解;或如抵挡一方,汤丸......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3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只能遵照《伤寒论》的原文 ,研究其固有的内容 ,不能以己意篡改原文。学习前人的注释 ,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在前人的注释中 ,可见句读误断而释...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只能遵照《伤寒论》的原文,研究其固有的内容,不能以己意篡改原文。学习前人的注释,但不能囿于或盲从前人的注释。在前人的注释中,可见句读误断而释误者...
[会议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 年份:2014
"转索"与"切绳"比拟紧脉端直与弹搏感。"转索"本是言绞制绳索的过程,"索"只有"转"动起来才有"张力的摆动",给正循捋切按绳索的手指带来弹搏感。"脉紧如转索"不是言紧脉在指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95
气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历来认识不一。医学的气源于哲学的气,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讲的气,是指占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中医学的气学理论,一方面是关于对人体气的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2011
20世纪70年代恩格尔提出医学模式转变时,强调生物医学基于还原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基于系统论,要实现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需要医务工作者具备系统论的素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9
在《伤寒解惑论》出版40周年之际,通过梳理该书的构建过程及列举实例的方法,阐释了李克绍先生的治学方法及学术特色。强调在研究《伤寒论》过程中,要读原典白文、忠于原著,读...
[报纸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 年份:
“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语出《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本条伤寒、中风,是言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从《伤寒论》原文可见,在太阳病发病......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2015
"转索"与"切绳"比拟紧脉端直与弹搏感。"转索"本是言绞制绳索的过程,"索"只有"转"动起来才有"张力的摆动",给正循捋切按绳索的手指带来弹搏感。"脉紧如转索"不是言紧脉在指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20
李克绍教授早在40年前就已经指出“读《伤寒论》的厥阴篇,首先必须分清什么是厥阴病,什么是一般伤寒”,并指出厥阴病篇中标明为厥阴病的只有4条。赵刻宋本厥阴病篇中附的“厥...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心机,,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2018
在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痞"首先是一个症状,有时也是一个证候。作为症状,痞有三种形态:气痞、痞硬与痞块。此只是相比较而言,"气痞"的"濡"与"痞硬"的"硬"没有明确界限;"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