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自我意识"反映了作家的精神境界和可以达到的思想高度。高晓声创造的农民形象可分为"自我迷失"型传统农民和"自我觉醒"型新型农民两类形象,这两类农民形象折射出高晓声尴尬...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当代"南京作家群"是一个历时的、开放的文学史概念,指的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曾经或一直在南京生活的一大批作家。南京地域文化空间是命名的基本载体,文学精神与实践的趋...
[学位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 年份:2008
20世纪后20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突变”带来社会文化结构的“突转”,对“乡土”的解构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这种“突转”,作为对“乡土”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作家及其创作中...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0
毕飞宇《玉米》《玉秀》、刘庆邦《家园何处》、魏微《大老郑的女人》、胡学文《淋湿的翅膀》这5个小说,通过乡村女性身体独有的意识形态特征书写传达了对现代性的渴求与反思...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在近三十年乡土文学逐渐退隐的背景下,徐则臣以"京漂"系列小说塑造了一批来自乡土,受过一定教育,身份、职业、情感模糊的新形象。这类小说有反"乡土文学"的特征和独特的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8
李:最近因为写论文,对乡土小说关注比较多。说到乡土小说,最早是鲁迅针对20年代初北京出现的一些青年作家的创作所说的一段话,原话大约是: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11
当下陕西本土文学批评没有影响全国,与陕西文学创作叫响全国不甚相称。陕西批评家不能像上海、江苏等东部地区批评群体,及时关切文学新人新作,并为70后等年轻批评家提供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07
如果不是当然的关系,或然地遇上徐则臣的小说,我想我也会留心于这样的小说的。起码这样的小说好读,易于进入,一句话就象锚甩向飘忽的岸,瞬间抓住了你,把你引入文字的青纱帐或...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7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是对立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农民进城与文化下乡,两种文化不断冲撞,并在经历冲撞的阵痛之后,逐渐融合共生.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就是这...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新时期以来高晓声小说研究主要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主导下对以陈奂生为主的人物形象的解读。随着经济开放与文化领域的拓展,高晓声小说研究在文本与文化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文化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在中国现代文艺大众化脉络上,1927年大革命使文艺发展由五四“启蒙”转向革命动员,左翼作家与美术家的一系列活动为延安文艺政策出台奠定了思想与文化基础。1942年,毛泽东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当前,地方高校国际化存在一定的理念误区,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到地方文化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存在,源于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服务范围,因此,地方高校开展国际...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新世纪以来,美术为主导的视像化阅读越来越普泛,并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文学发展。在此语境下,应重视美术的他者化视角,以"美术"透镜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多维扫描,从三个角度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文革”时期诗歌与绘画互动交织的地下文艺群体酝酿了《今天》与“星星”跨界群体的诞生,以及新时期先锋文艺的发端。地下文艺群体成员主要以北京中学生为主,思想资源集中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5
木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汉代石刻画像起源,到宋元明清各代,形式、内容、技法等均有不同表现。19世纪末,随着西洋印刷术输入中国,木刻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逐渐...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新时期以“伤痕文学”打开了思想与文化变革新通道,但美术形式的革新早在伤痕文学之前就已经开始。美术与文学在时代驱动下形成了共同的伤痕记忆,主题内容、创作动机等方面均有......
[学位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诗书画”同一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历史传统,受此潜在影响,20世纪以来,中国作家以不同方式关注、介入并思考着传统书画、民间美术、现代美术,在木刻艺术、传统书画等美术类型发...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在审美共通的视觉与语言思维中,徐志摩体悟到传统书画、现代美术、诗歌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形成了美术、戏剧、诗歌审美共通的生活艺术观。在新诗写作外,徐志摩对刘海粟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徽昭,,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2
一、"意象"及小说意象诗学的可能杨义曾指出,"研究中国叙事文学,必须把意象以及意象叙事的方式作为基本命题之一,进行正面而深入地剖析,才能贴切地发现中国文学有别于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