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6
从古史及“四史”看史传文学的发展李少雍在古代,知识的分科尚未精密,文与史往往相通。不独中国如此,外国也是这样。如:《荷马史诗》可以看做史诗与古史的结合体;希罗多德(Herodotos)的《希波......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3
一关于后稷"事迹"的全面记述,始见于《诗经·大雅·生民》。它实为一篇浓缩的后稷史诗。《诗经》里述及后稷的诗,还有《大雅·云汉》、《周颂·思文》、《鲁颂·閟宫》...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学习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81
【正】 司马迁的世界观是比较复杂的,在一篇短文里不可能作全面论述。本文拟就司马迁历史哲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对“人”的态度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司马迁曾引孔子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4
一一般文学史家在谈到古文运动的酝酿或萌芽讨,通常只提到西魏时的宇文泰、苏绰、柳庆,隋朝的杨坚、李谔,唐代的陈子昂以及李华,萧颖士、柳冕、独孤及、梁肃等人。这些...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古史及“四史”特别是马、班之后,史传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就是六朝正史。所谓六朝正史,是指“四史”以后,自晋至隋南北各朝现存的纪传体史乘。凡十......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在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上有编年、纪传之分,前者以《春秋》、《左传》为代表,后者以《史记》为代表。《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通常所谓的纪传体,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3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文明古国之一,神话宝藏极其丰富。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神话一直被轻视、摈斥或歪曲。“五四”以后,鲁迅、茅盾、闻一多等许多前辈,在整理和研究神话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6
梁启超在谈到《史记》编纂体例时,曾说:“其最异于前史者一事,曰以人物为本位。故其书厕诸世界著作之林。其价值颇类布尔达克之《英雄传》。其年代略相先后(布尔达克后司马迁约二百年),其文章之佳妙同,其影响所被之广且远亦略同也。”又说;“多人的列传,如布鲁......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刘知几把我国古代史书统归为所谓“二体”,即以《春秋》、《左传》为代表的“编年体”和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史记》纪传体,又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体”。《史记》以后的“正史”,从《汉书》到《明史》,虽然“五体”的名目有改变(如......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古代文史关系密切,史笔往往同时又是文笔。《晋书》的叙述之文,爽劲而富有生气,论赞之文用声调铿锵、辞藻华美的骈体写成,其人物语言里既有口语或"鄙言",又多润色和文饰之处。因此《晋书》的语言既是史乘语言,又具有文学语言的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朱自清不仅以散文家和诗人著称于世,而且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学者。朱自清,字佩弦,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县。在北京大学毕业不久,就以新诗创作成名。随后又因...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8
史书里是否可以记载“无关军国”的琐闻轶事,这是历史编纂学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在我国和西方史籍中,搜奇记异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记载琐事是许多历史家,特别是《晋书》的作者所乐于采用的一种史笔。这种史笔对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史文的生动性与可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9
魏收(506—572),北朝齐史学家、文学家,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时就已开始做官。东魏、北齐时,因其文才颇受历代皇帝的赏识,仕途比较顺利,一直做到尚书右仆射。他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9
我从四岁开始学习古文,小时候喜欢背诵《三字经》《幼学琼林》等启蒙读物。中学时代喜欢看《语文学习》等杂志,也比较喜欢自然科学,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学了文科,当时语文考试的成绩也还不错。大学考到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之后辗转到了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师范的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21
李延寿修《南史》《北史》的准则,是广采异文,引发读者的兴趣.因此其史书中颇多小说家言.而小说家与史家的某些工作有相通之处.史传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的价值在此....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2
本文以姚察、姚思廉父子修撰的《梁书》和《陈书》作为考察的对象,论述其成书的经过。在此基础上,具体考察了姚氏父子的政治态度以及修史叙事的笔法和技巧,特别着重分析了他们对于激烈战争场面的动人描写。本文还以曹景宗、吕僧珍、侯安都、萧摩诃等历史人物为例,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9
一唐初最高统治者虽然得天下于马上,但是很懂得文治的重要性。他们下令编撰前代史一事,即可证明这一点。武德四年十一月,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建议撰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正史。次年十二月,高祖下了修史的诏令。但"绵历数载,竟不就而罢"(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1
一 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朱自清先生不仪以诗人、散文家著称于世,而且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学者。先生字佩弦,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县。在北京大学毕业不久,即以新诗创作成名。随后又因散文集《背影》的出版而蜚声文坛。他的古典文学研究是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少雍,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3
“神话”这个术语是近代学者从西方意译过来的。中国古人把口耳相传或载于典籍的神话传说称为“怪”。即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之“怪”。尽管孔子不喜欢,但一些明显的“怪”却堂而皇之地记录在“经书”里。据说曾经删定过《六经》的孔子,也未敢将其删削。不论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