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汉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存的政治体制。对于这种特殊政体,历来褒贬不一,普遍的看法认为刘邦...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的国家。凡是以农立国的国家,都把粮食生产看作维系国家安危的物质基础,封建国家的财富积累,也以粮食储备多寡为标志。秦自商鞅变法后,更把粮...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81
不少文章在论及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形成原因时,着重于政治、经济的分析(这固然是重要的),而往往忽视了从政治制度上探讨割据势力的形成。大量事实证明:东汉末年各地出现一批拥兵自雄的州牧、刺史和郡守,与政治制度的演变有密切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一战国以来,农业生产是封建统治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农,天下之本”,发展农业生产已成为各国治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秦自商鞅变法后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创建了中央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以乡里组织为基础的郡县制。这种从中央到地方呈宝塔式的政治体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明代思想家顾炎武说过:“汉兴以来,承用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尽管封建时代地方体制的基本框架是由秦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乃是就中国与西欧封建国家的发展历史相比较而言的。围绕其原因的争论,从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性质问题讨论起,迄今己近五十年了。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对讨论过的问题一一备举,只择代表性的论点作一述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在长达100多年的英国统治中,香港行政、立法两局的官守议员、委任非官守议员均由港督提名,英国政府任命,带有浓厚的殖民统治色彩,只是到1984年9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后的第二年,两局组成始有变化。1992年10月彭定康上台后,抛出“三违背”的“宪制方案”,在“扩大民主”的口号下,对两......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90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后面都有习题.其形式有口头的,书面的;其内容涉及字、词、句、段、篇;其目的兼顾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目前,有的教师不够重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3
在封建专制集权下,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秦始皇起在法理上就规定:“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出令、决策权直接归属君主独掌。但即使是“衡石量书”、“日理万机”那样勤勉的始皇帝,对纷繁庞杂的行政庶务也不能事必躬亲,而必须把部份权力分给臣僚。顾炎武说:“所......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重,李孔怀,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86
班固所撰《汉书》自问世以来,已有一千九百余年。其间封建正统史家曾长期尊其为“不祧之宗”的楷模,而近几十年来,不少史家仅承认该书在保存若干重要史料以及史学体披等方面有所......
[期刊论文] 作者:沈重;李孔怀,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86
班固所撰《汉书》自问世以来,已有一千九百余年。其间封建正统史家曾长期尊其为“不祧之宗”的楷模,而近几十年来,不少史家仅承认该书在保存若干重要史料以及史学体披等方面有所创新,对其史学思想则贬多于褒。故而近年来研究班固及其《汉书》之论著,能见诸报刊者寥若......
[期刊论文] 作者:阮国英, 李孔怀,, 来源:国际观察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孔怀,陈永明,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以汉、唐、明三代为最典型,三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各具特色,也有继承和沿袭;考察中国行政监察的特点是;监察组织制度不断完善,逐渐与行政分离,独立性增强;监察职权......
相关搜索: